
传音控股半年净利腰斩,2281万股被甩卖,市值蒸发近千亿!
9月11日晚间,传音控股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深圳市传音投资有限公司计划通过询价方式转让其所持有的2281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此次转让虽不直接属于二级市场减持,但其背后释放的信号耐人寻味。
作为一家深耕非洲市场、逐步向全球扩展的智能终端企业,传音控股凭借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曾一度占据非洲智能手机市场超过40%的份额,其“本土化”战略和高性价比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广受欢迎。然而,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却揭示了公司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86%,至290.77亿元;净利润则腰斩,仅录得12.1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7.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缩水至8.97亿元,降幅达63.04%。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影响。首先,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放缓,尤其是在传音重点布局的新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加剧了价格战和品牌竞争。其次,产品上市节奏的调整未能有效匹配市场需求变化,部分关键产品线延迟发布,导致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挤压。再次,供应链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波动也对毛利率造成压力,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传音投资首次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股份。早在2024年5月,该公司便以125.55元/股的价格减持了806.57万股,套现超过10亿元。此次再度减持,虽然占比较小,但仍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尤其是当前股价已从高位回落,最新收盘价为93.35元/股,较去年减持价已有明显下跌,反映出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尽管如此,传音控股的基本面仍然具备一定的支撑力。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全球分销网络,在非洲、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品牌认知度依旧领先。同时,公司在智能终端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本地化运营能力,依然为其在新兴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此外,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新兴市场对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需求的增长,传音控股若能调整战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仍有重拾增长动能的可能。
不过,面对当前的业绩下滑与资本市场的波动,公司亟需采取更具前瞻性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应加快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场的突破,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另一方面,优化供应链管理与成本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此外,还需进一步拓展多元化市场,避免对单一区域的过度依赖。
从投资角度来看,此次股东减持虽不构成重大利空,但其背后释放出的信号值得警惕。当前市值已跌至1064.52亿元,市场对传音控股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转变。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公司未来的战略调整、业绩修复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的增长引擎被点燃。
总体来看,传音控股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曾经的“非洲手机之王”是否能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剧变的背景下,重新找回增长动力与市场信心,将成为未来几年的看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