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nesthesia

股价18元市值110亿,城地香江却被查出连续7季财报失真

anesthesia 2025-09-12 09:56:20 7 抢沙发

城地香江(SH:603887)近日因连续七期财务报告数据披露失真,被上海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此次事件不仅暴露出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严重疏漏,也揭示了其内部治理机制的薄弱环节。作为一家市值超过110亿元的上市公司,城地香江的此次问题不仅影响了其市场信誉,也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据披露,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七份财务报告存在三大类会计差错,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与合并利润表多个关键项目。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包括子公司间内部交易抵销不准确、使用权资产摊销会计科目错配,以及部分项目收入确认跨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存货、未分配利润等关键财务指标,也对投资者判断公司实际经营状况造成了干扰。

首先,子公司间的内部交易抵销错误,反映出公司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基础性失误。例如,在统计子公司间关联交易形成的存货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公司错误地少计营业成本、多计存货,导致利润虚高。同时,关联交易销售额抵销不完整,导致营业收入重复计算。这类问题本应属于财务操作的基本要求,却出现在一家上市企业中,说明其财务审核机制存在明显漏洞。

其次,使用权资产摊销的科目错配问题,显示出财务管理的不专业性。城地香江在承租上海市临港地块后,将装修期间的摊销错误计入“在建工程”,而非按规定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同时,在非装修期间,公司未将摊销费用及时费用化,而是继续资本化处理,导致在建工程和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长期失真。这种会计处理上的不当操作,不仅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也反映出公司在财务规范执行方面的严重不足。

第三类问题涉及收入确认跨期,影响了五个具体业务项目的财务数据。例如,某数据中心项目在2023年第四季度完工并应确认收入,但直到2024年第四季度才入账。另一项目则在2023年第三季度完工,却迟至2024年第一季度才确认收入。这种滞后性收入确认,不仅影响当期利润数据,也可能误导投资者对公司业务节奏和盈利能力的判断。更严重的是,部分项目未按准则审慎确认收入,存在潜在的收入调节嫌疑。

更正后的数据显示,城地香江2023年年报中应收账款调增4040.95万元,营业收入调增6218.91万元,营业成本调增1.05亿元,未分配利润调减3530.86万元。尽管这些调整并未影响合并现金流量表,但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错误并非一次性偶发,而是连续七期财报均出现问题,说明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系统性风险。

此次事件的追责对象也颇具代表性。前董事长谢晓东在任期间覆盖了大部分问题财报的发布,而两位前财务总监赵钱波与杨哲一也因各自任职期间的财务处理失误被同步追责。监管机构依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公司及三人分别出具警示函,体现了监管层对信息披露准确性的高度重视。

从监管层面来看,此次事件再次强调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和透明度的重要性。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化,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任何财务数据的“失真”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市场后果。对于投资者而言,财务报表是其判断企业价值与风险的重要依据,数据失真不仅影响短期决策,也可能对公司长期估值造成深远影响。

对于城地香江而言,此次事件无疑是一次沉重的警示。尽管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将加强法规学习、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但其财务治理能力的重建仍需时间和实际成效。投资者在关注公司后续整改措施的同时,也应提高对财务数据的敏感度,警惕类似风险在其他上市公司中出现。

从市场反应来看,此类事件往往会对公司股价造成短期冲击。尽管城地香江在公告中强调“对公司经营无重大影响”,但在当前市场情绪敏感、投资者信心脆弱的背景下,任何负面财务信息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因此,公司管理层需尽快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其整改决心与执行力,以重塑市场信任。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