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nesthesia

1450万罚单!ST华扬资金占用、虚增利润,上交所公开谴责!

anesthesia 2025-09-11 09:31:47 11 抢沙发

  9月10日晚间,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华扬,证券代码:603825)公告,公司于当日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及前实控人苏同等2人合计被罚1450万元。同日,上交所对公司、原实际控制人苏同及有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

  ST华扬,这家曾以“互联网综合营销服务”闻名的上市公司,自2017年登陆上交所以来,一度被视为数字营销领域的“明星企业”。然而,随着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公司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此次被处罚的核心,正是其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长期隐瞒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虚增利润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投资者的知情权,破坏了信息披露的公信力。

  首先,ST华扬的控股股东苏同,通过其控制的子公司,以非经营性方式累计占用公司资金达1.8153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在长达三年的多个定期报告中均未按规定披露,构成了重大的信息披露遗漏。根据监管规定,此类资金占用事项必须在年报和半年报中如实反映,而ST华扬却长期选择“沉默”。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证券法》第七十八条关于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也直接触碰了资本市场对透明度的底线。

  其次,公司在财务处理方面同样存在严重问题。通过对北京鑫诺科捷商贸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的少计提坏账准备,ST华扬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虚增利润1732.96万元和6939.31万元。这种“粉饰报表”的行为,不仅导致当期利润数据严重失真,也误导了市场对该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的判断。尽管公司在2025年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但这种“事后补救”已无法挽回其对投资者信心的伤害。

  监管机构的处罚力度之大,也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苏同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被认定为违法行为的直接策划者和执行者,被罚款高达750万元;时任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郭建军因未尽勤勉义务,也被处以200万元罚款。同时,公司本身也被责令改正并罚款500万元。如此严厉的处罚,不仅是对ST华扬自身的警示,更是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一次集体教育。

  更值得关注的是,ST华扬近年来的财务状况已亮起红灯。2022年至2024年,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高达19.4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6.5%,净利润更是跌至-2.09亿元,净利润率低至-34.34%。资产负债率高达99.96%,几近资不抵债。在如此严峻的经营环境下,公司还存在如此严重的治理问题,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担忧。

  ST华扬的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监管趋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财务造假等问题被查处。这些事件背后,往往暴露出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管理层合规意识淡薄等系统性问题。ST华扬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合规不仅是一种法律责任,更是一种生存底线。

  在投资者保护日益成为监管重点的背景下,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已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任何试图通过隐瞒、造假等方式蒙混过关的企业,终将在法律与市场的双重拷问下现出原形。ST华扬的遭遇,正是这一逻辑的现实写照。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此类事件可能引发市场对数字营销行业整体信任度的下降。作为一家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理念的企业,ST华扬的失信行为可能会波及其所在行业,影响整个数字营销板块的市场情绪。投资者将更加谨慎地审视相关企业的财务结构、治理水平与合规能力,从而推动行业整体向更加透明、规范的方向发展。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ST华扬被罚事件也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过程中的阵痛。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企业上市门槛降低,但退市与惩戒机制也日益严格。未来,像ST华扬这样的企业,或将面临更严厉的监管与更大的生存压力。

  此次处罚不仅是一记警钟,更是一次行业洗牌的信号。它提醒所有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这个“阳光市场”中,任何试图藏污纳垢的行为终将无所遁形。唯有坚守合规底线、提升治理水平、回归经营本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