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洋自控股价跌至4元!实控人套现6.75亿退场
9月10日晚间,五洋自控(300420)发布公告,9月10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侯友夫与蔡敏与深圳市高梧卓越智能科技合伙企业(以下简称“高梧卓越”)签署了控制权转让协议,拟将其持有的1.67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5%)转让给高梧卓越。本次交易总价为6.75亿元,转让价格约为每股4.03元。
五洋自控的主营业务横跨智能车库、自动化生产线、立体仓储、矿山安全设备、无人船及金融服务六大领域,拥有“五洋”和“伟创”两个品牌。自2015年上市以来,公司经历了从扩张到震荡、再到重组的完整周期。此次控制权的转让,既是对过去一段经营周期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重新校准。
从股权结构演变来看,创始人侯友夫、蔡敏及寿招爱三人组在IPO前合计持股54.86%,构成稳固的控制权结构。然而随着上市后多次再融资、非公开发行股票及股份解禁后的减持操作,这一比例逐步稀释至目前的4.74%。尤其在2018年股份解禁后,实控人开启了持续减持之路,累计套现6.75亿元。这种“退步抽身”的行为背后,既有企业战略调整的考量,也可能反映出创始人对行业前景的判断转变,或对资本运作节奏的把握。
从财务表现来看,五洋自控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可谓跌宕起伏。2021年是其业绩“变脸”的关键一年,营收首次出现上市以来的负增长,毛利率大幅下滑,全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2亿元,成为上市后的首个亏损年。此后的两年虽勉强实现盈利,但净利润微薄,难以掩盖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现实。2024年更是大幅亏损8722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高达1.19亿元,同比下降755.46%。直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才终于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2309.72万元,同比增长366.75%,扣非净利润451.75万元,同比增长123.42%。这样的业绩波动,反映出公司在战略转型、产业整合、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控制权变更往往意味着企业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新晋控股方高梧卓越来自深圳,背景聚焦于“智能科技”领域,或许预示着五洋自控未来将更加聚焦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路径。深圳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高地,在资本运作、资源整合、产业协同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若能借助这一股东背景,五洋自控有望在智能制造、自动化升级、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实现突破。
此外,从市场表现来看,五洋自控的股价长期处于“块块钱”区间,市值徘徊在50亿元左右。这与其多元布局、多年上市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公司价值的重新评估。此次控制权变更的消息发布后,市场反应尚属平稳,但后续是否能引发投资者信心的恢复,还需看新实控人能否带来实质性的业务重组与业绩改善。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五洋自控的控制权转让是中国民营企业在资本周期中的一次典型样本。它映射出几个关键趋势:一是创始人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选择退出,释放股权价值;二是国资或产业资本借机入主,推动资源整合与战略升级;三是资本市场对企业治理结构、盈利能力、成长前景的持续拷问。
五洋自控的未来,将取决于新实控方能否迅速整合资源、重塑战略方向、提升运营效率。若能实现从“多元化泛化”向“智能化聚焦”的转型,或有望在新一轮制造业升级中重新站稳脚跟。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控制权变更虽带来不确定性,但也可能成为价值修复的起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