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回归「一个吉利」

文 / 节点财经

"时间不等人,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吉利汽车而言,已经没有容错的空间。"在回答吉利与极氪整合为何要如此之快时,桂生悦如是说。

时间不等人。

从霸主到跟随者,只有一线之间。

从表面看,当新势力仍在为盈亏平衡挣扎时,吉利已实现技术转型与财务健康的双重突破:2024年营收2402亿元,净利润激增213%。

从深层看,吉利也面临着更多挑战,吉利私有化极氪的大事件背后,隐现着后者缺乏持续爆款车型、持续亏损,以及吉利各品牌之间缺乏协同的局面。

站在更全局去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如今,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企的估值逻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增长故事"到"盈利验证"的更高维叙事之下,行业进入整合期。

变局当前,车企的焦虑和野心都清晰可见——而李书福也在带领吉利下一盘大棋:通过极氪、领克高端化与全球化并行,自研智驾系统与"一国一策"战略构建护城河,将资源重新整合。

这一应对之策,李书福似乎已经想清楚了:打造更高效的协同--从产品到股权,再到品牌乃至供应链的协同,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从产品竞争到体系竞争的跨越。

这一招给出了新能源车企资本运作的新范式,也决定了吉利未来十年的江湖地位。

01 倒计时,估值倒逼的战略突围

时间回到8个月前,在台州"书福公开课"现场,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发布《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面对全球经济新形势和行业竞争新格局,吉利对战略进行了升级,宣言中提及,将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聚焦汽车主业,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竞争力,稳中求进,推动"让世界充满吉利"的企业使命早日实现。

如今,五大措施正在吉利内部加速演进。一个最明显的举措就是私有化极氪。

就在一周前,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私有化极氪,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该集团实益拥有者除外)。公告并称,倘若私有化建议落实并完成,极氪将成为该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时间回到极氪上市,似乎还在眼前。

2024年5月,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连续三次敲响美国纽交所大钟,带领极氪成为美股最快上市造车新势力。而不到一年时间,这家刷新纪录的汽车公司或将被私有化退市。

吉利回归「一个吉利」

《节点财经》看来,吉利私有化极氪背后,是被低估的股价,以及久久难以盈利两大问题。

在资本市场,极氪的估值表现并不好。

相比于在美股上市的其他新能源车企,如蔚来、小鹏、理想,总市值均高于极氪,在吉利宣布将私有化极氪的当天,上述企业的估值分别达到88.04亿美元、187.57亿美元和260.21亿美元。

而极氪总市值仅为57.42亿美元。

除了被低估的股价,迟迟未盈利的经营状况,或许也是吉利汽车选择私有化的重要考量之一。

2021—2023年,极氪持续增收不增利,净收入从65.28亿元逐年攀升至318.99亿元、516.73亿元;与此同时,该公司亏损规模不断扩大,净亏损额分别达到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短短三年时间累计净亏损超200亿元。

即便是上市后,极氪的亏损局面并未得到扭转。2024年全年,极氪总收入较上年增加46.9%至759.127亿元,亏损规模同比虽有所收窄,但仍净亏损57.906亿元。

吉利汽车2024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桂生悦分享了他的行业观察:未来两三年后,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和今天大不一样,盈利能力不足的车企,将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资本市场上不被看好,加之持续亏损问题,极氪被挤入淘汰赛已经是迫在眉睫,这一时间私有化,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02 步步为营,一场资本并购局

"相信大家从5月7日以来最关心的就是吉利极氪合并的事情。"5月15日,在吉利汽车2025年Q1业绩会伊始,桂生悦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吉利回归「一个吉利」

事实上,吉利宣布极氪私有化,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并非是"意料之外",这一资本变动早有迹象。

在内部,吉利集团都给出了"赞成票"。桂生悦曾提及,"这一点,李书福董事长和全体管理层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而广大的股东们也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在吉利关于领克和极氪整合的股东大会上,股东们的赞成票达到了99.99%,就充分说明了广大的股东们对整合的高度认同。"

而在外部,吉利也通过两步走,加速对外释放了吉利整合、实现协同的决心。最明显的就是领克并入极氪的动作。此举不仅加速了两个品牌的协同,更为极氪私有化奠定了基础,也进行了一次"小尝试"。

从成效看,在合并后,两个品牌在产品研发协同、制造体系革新、用户运营升级、智能体系突破方面均实现了协同。比如:

• 在产品上,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豪华电动市场,领克锚定20万元级新能源中高端领域,吉利银河覆盖主流消费区间;

• 在研发方面,通过共享SEA架构与智驾技术,预计每年节省研发投入20亿-40亿元,供应链成本降低5%~8%研发协同预计效率提升15%以上;

• 在制造方面,"大制造+大质量"一体化管理预计效率提升20%以上;

• 在整体效率方面,实现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升20%以上,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智慧型企业转型。

在完成领克和极氪的合并尝试后,吉利马上推进了下一步的资本整合大动作:私有化极氪。

通过这样的两步走,吉利总结了整合经验,在内部形成了更一致性的协同,此外,也进一步改变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形象。

不过,业内对于"极氪刚完成与领克合并不久,这么快又要与吉利汽车合并"曾提出质疑,桂生悦解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吉利汽车只有进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对于吉利而言,吉利和极氪整合,也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产业,回归"一个吉利",推动内部资源的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打造企业的长期价值。

极氪私有化,对于整个集团来说,后台整合协同,根基更稳,降本增效;前台独立运营,消费者感知一样。资源高度集中,长久来说是好事。

03 一致性,回归 "一个吉利"

在这场私有化背后,一个关键词就是一致性。

桂生悦直言,吉利系整合中暴露沟通成本高和利益不一致问题。

在此前的业绩说明会上,桂生悦坦言,在经历过去一年多的整合后,伴随整合的深入进行以及范围的扩大,特别是2025年以来吉利开始进行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的整合后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是整合的效率和为整合而产生的沟通成本问题。"虽然是内部整合,但也必须依法合规进行,整合牵涉到了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在整合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都要通过各自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这就大大降低了整合的效率,延长了整合的进度,同时彼此沟通的成本也非常高。"

二是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吉利和极氪各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这就产生了大家利益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各项整合工作表面上可以完成,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自为自己所在的公司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这就会让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桂生悦说道。

吉利回归「一个吉利」

在桂生悦看来,随着发展,上述两方面问题一定会越来越严重,而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彻底的方法就是两家公司整体合并,回归一个吉利,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

回归一个吉利,不仅是品牌和业务层面的协同一致性,在人事方面同样如此。

几天前,吉利公布了人事方面的变动:

• 首先,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其次,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合并完成前,安聪慧仍担任极氪科技集团CEO。

• 最后,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淦家阅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人事的调整,将进一步加速"一个吉利"的大战略。更统一的管理团队,也将对不同品牌展开研发、营销工作时,产生最大程度的前中后台协同效应。

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给出一组数据,"经内部测算,研发环节每年可节省数十亿元;联合采购方面,去年已在原预算基础上额外节省几十亿元。此外,在制造、人力、财务、法务等管理部门的协同中,预计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将显著降低。"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旨在解决沟通成本高和利益不一致问题,通过深度整合资源、降低重复投入,打造长期竞争力。

如今的车企正在面临更强的竞争力考验:更强的盈利能力、更爆款的车型、更深的供应链护城河,都决定了一家车企能否在快节奏的竞争中保持不掉队,并实现突围。

而吉利,也在加速深化自身的护城湖。

吉利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25亿,净利润56.7亿暴涨264%,新能源销量33.9万辆渗透率突破52%,极氪毛利率18.8%创历史新高,银河品牌单季销量26万辆,领克新能源占比过半。

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达33.9万辆(含吉利、领克、极氪),同比大增135%,国内新能源渗透率突破至52.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吉利银河、极氪、领克三大品牌的协同发力与技术创新。从这一点看,《台州宣言》的聚焦协同战略,效果已经逐渐开始发力。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蓝鲸新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12999.html

(0)
蓝鲸新闻的头像蓝鲸新闻
上一篇 2025年5月19日 下午3:04
下一篇 2025年5月19日 下午3:04

相关推荐

  • 日本餐饮公司因拒接中国人道歉 网友:这波操作真是“打脸套餐”吃到饱

    近日,日本大阪一家名为“炭火烧鸟HAYASHIN”的餐饮店因张贴中文告示拒绝接待中国顾客而引发争议。这则告示明确表示“不允许中国顾客光顾本店”,并以中文书写,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事件曝光后,涉事门店所属的SASAYA公司发布中日双语声明,向公众道歉,并强调该行为仅为店铺个别决定,不代表公司整体态度。 从背景来看,这家餐厅是一家新开业的年轻化餐厅,主…

    2025年5月15日
    3500
  • “热辣滚烫”的五一消费,藏着哪些餐饮新动向?

    文|红餐网 这个五一,餐饮市场迎来新一轮消费高峰。 比如海底捞,数据显示其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的客流尤为可观。尤其是其位于西湖边的海底捞杭州工联CC店,连续4天翻台率超过11轮。另据海底捞上海人民广场店经理胡先生介绍:"五一假期前两日接待量较清明假期上升30%,门店晚市的等位高峰从下午5点开始,会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半"。 五一期间,呷哺集团…

    2025年5月9日
    5000
  • 巴基斯坦军方:巴印战机短暂对峙 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博弈

      2025年4月30日深夜至次日凌晨,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实际控制线附近发生了短暂的空中对峙事件。根据巴基斯坦军方消息,印度空军的四架阵风战斗机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空域升空巡逻,巴基斯坦空军随即紧急升空应对,双方战机在空中对峙数分钟,但未发生实际交火。   此次事件是近期巴印边境紧张局势升级的最新表现。自4月29日以来,印度军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使…

    2025年5月1日
    7900
  • 淘天饿了么也入局了,阿里杀入外卖三国杀该咋看?

    文|江瀚视野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外卖市场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京东全面布局外卖战局之后,各家外卖巨头也可谓是全面下场,美团无疑是当仁不让,在一段时间之后,阿里也最终入局,淘天联手饿了么全面布局外卖战场,阿里入局外卖三国杀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一、淘天饿了么也入局外卖战场了?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

    2025年5月6日
    4500
  • 德国一化工厂爆炸起火 共造成18人受到轻伤

    【德国一化工厂爆炸起火】据德媒报道,当地时间29日,德国路德维希港一座巴斯夫化学公司工厂发生爆炸,随后发生火灾,共造成18人受到轻伤。 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29日中午12时左右。报道称,火灾已被扑灭。 据巴斯夫称,该工厂上空形成了一团清晰可见的烟雾,测量车辆记录到该地区“碳氢化合物水平略有增加”。但该公司表示,除了“气味滋扰和能见度障碍”外,不存在其他风险。

    2025年5月23日
    4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