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亿换30%股权,恒泰证券变身金融街证券
9月9日晚,资本市场迎来一则重磅消息: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泰证券”)在中国香港的上市主体——恒投证券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公司名称变更为“金融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更名背后,实则暗藏诸多关键变动与深远影响。
从股权结构来看,此次更名源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2023年,资本市场发生了一场重大股权交易,恒泰证券原大股东天风证券以18亿元的价格,向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了持有的恒泰证券2.49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金融街集团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持有恒泰证券30%的股权。要知道,金融街集团可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旗下的企业,这意味着恒泰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西城区国资委。这一变更,无疑为恒泰证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国资背景与战略方向。
金融街证券表示,此次更名并非随意之举,而是基于公司的战略定位、品牌规划以及长远发展需求。以“金融街”命名,意义非凡。金融街作为首都金融核心区,汇聚了众多金融机构与金融资源。以“金融街”为名,能够更好地彰显公司立足首都金融核心区、辐射全国的战略布局,向市场传递出公司积极拓展业务版图、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决心。公司还计划在客户服务体系优化、产品创新研发、信息技术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专业、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回顾原恒泰证券的发展历程,它成立于1992年,注册地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综合性、全牌照证券公司。2015年,恒泰证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开启了其资本市场的征程。多年来,在证券市场中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经验与客户资源。
在业绩方面,港股恒投证券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为我们呈现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收益总额达到16.66亿元,同比增长42.45%;除税前利润为3.14亿元,同比增长318.60%;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期间利润为2.41亿元,同比增长346.86%。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在证券行业中实属罕见。从利润表深入分析,在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与投资相关的收益贡献突出,尤其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及衍生金融工具未变现的公允价值收益”约2.09亿元。然而,这部分收益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市场回落时,具备一定反向波动风险。这就好比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这部分收益如同顺风时的助力,能让船快速前行;但一旦风向转变,也可能成为阻碍船只前进的逆风。因此,只有增强经纪、投行、资管等“可持续现金流”业务,才能真正提升盈利韧性,让公司在市场的风浪中稳健前行。
不过,恒泰证券在发展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近期还遭遇了监管处罚。今年8月,山西证监局披露了一则罚单,直指恒泰证券太原南中环街证券营业部证券从业人员杨旭东。警示函显示,杨旭东在工作期间,存在未经公司批准私下分配协同业务激励的问题。据了解,协同业务激励是证券机构为促进不同业务线(如经纪、投行、资管)协同合作而设置的专项奖励机制,通常以分润、绩效奖金等形式体现。其本质是通过利益分配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提升整体业务效能。但杨旭东未经批准私下分配,这就如同在团队中私自改变规则,不仅可能引发内部矛盾,还将面临利益输送风险及监管处罚。证监局对杨旭东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同时要求本人高度重视,对相关问题认真整改及提交书面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恒泰证券在山西省内仅有太原南中环街证券营业部这一家网点,杨旭东是该营业部的法人代表、负责人。该营业部自2015年10月开始营业,距今已成立近10年。此次事件无疑给该营业部乃至恒泰证券敲响了警钟,在追求业务发展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监管规定,规范内部管理。
恒泰证券此次更名以及一系列事件,无论是业绩的大幅增长,还是遭遇的监管处罚,都反映出证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资入主后,金融街证券能否借助新的战略布局与资源优势,实现业务的持续稳健增长,同时加强内部管理,避免类似违规事件的发生,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