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冻结招聘,中国再启“学者归国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祝你前路坦荡的

2025年初,国际科研领域风云突变。特朗普政府宣布,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科研间接费”削减至15%。与此同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预算也遭遇了断崖式下跌,从91亿美元骤减至30亿美元,削减幅度近2/3,美国科学界的寒冬似乎已悄然而至。

与此同时,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悄然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人才流动风潮,大批海外中国籍科学家纷纷选择回归祖国,全职加盟国内顶尖高校或研究机构。他们之中,不乏在数学、核物理学、化学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顶尖学者。

美国科研经费削减,或成为新一轮“归国潮”的加速剂?

顶尖科学家,密集回流

3月10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作多年的核物理学家刘畅,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职,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曾任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为美国研究中心首席AI科学家,并在39岁获得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和国际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称号的齐国君,也已于近日正式加入西湖大学。

著名数学家林华新,在俄勒冈大学担任了30年的教授后,毅然决定回到中国,在新成立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SIMIS)担任教授。

据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众多中国籍科学家归国就职,这些科学家均在各自领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们的归来无疑将为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美国高校冻结招聘,中国再启“学者归国潮”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归国科学家中有近六成来自美国。这一现象背后,或与美国科研经费削减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息息相关。

预算削减超2/3!中国学者面临出局危机

NSF和NIH是影响美国公共研究领域经费的基石,每年为成千上万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惠及数十万名科研人员,可谓是大学的命脉。因而,它们在经费资助上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据《科学》杂志报道,白宫为NSF规划的新年度预算为30亿美元,预算削减超过三分之二。NSF,即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资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科技的发展。然而,此番大幅度的预算削减,势必会直接影响美国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

NIH主要资助美国高校的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此次NIH削减的间接研究经费,是指非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机构运营成本”,例如实验室和研究设备的开发维护、聘用教职员工的薪水等。

每所大学和科研机构间接经费的比例各有不同,有数据显示,哈佛大学的间接经费占比为69%,耶鲁大学为67.5%,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63.7%。由此可见,顶尖研究型大学的间接经费占比相当高,一旦资金匮乏,此类对联邦研究经费依赖程度较高的高校,可能面临科研项目停滞、研究基础设施削弱等困境。

美国高校冻结招聘,中国再启“学者归国潮”
图源 网络

此外,由于NIH“科研间接费”的削减,一些高校为了应对经费压力而不得不缩减博士招生名额。据《每日宾大报》(The Daily Pennsylvanian)报道,宾夕法尼亚大学已通知各学院缩减博士生招生名额。

众多美国大学也纷纷宣布停止教职工招聘工作。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匹兹堡大学、佛蒙特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学校都已宣布冻结招聘。

美国高校冻结招聘,中国再启“学者归国潮”
哈佛大学宣布将暂停教职工招聘事务

此番NIH和NSF经费的大幅削减,对美国科研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而对于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科研人员来说,科研经费缩减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因经费限制而导致的科研项目中止或取消、研究岗位的不确定性、研究设备的陈旧老化等,或成为他们考虑归国就职的重要“推力”。

除此之外,中国科研人员还面临着其他多重累积因素,这些因素同样是助推他们选择回国的重要因素。例如,美国政府自2018年起实施的“中国行动计划”对华裔科学家构成了不公平的对待和审查,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困扰。另外,文化融入难题也是一大挑战,尽管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但华裔科学家在融入主流学术圈和工作环境时仍可能遭遇障碍。加之美国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移民政策的收紧,使得许多中国科研人员对未来在美国的职业发展感到担忧。

此外,除了上述“推力”外,中国科研环境持续向好也成为吸引科研人员回国的重要“拉力”。

超50所破1亿!中国高校凸显引才实力

近年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与改革力度空前加大,为海外科学家回国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美国科研经费缩减相比,我国在科研经费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为3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3%;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对科技依赖程度的提升。

美国高校冻结招聘,中国再启“学者归国潮”
图源国家统计局

除了国家层面的科研经费投入外,各高校也十分注重科研工作,纷纷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实力。截至2024年,约有52所高校的科研经费突破了1亿元大关,如武汉大学的到账科研经费突破了30亿元,中国矿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的年度科研到款分别达到了14.5亿元和13亿元。科研经费的增长,为我国高校科研环境的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提升和科研项目的丰富上,更深刻地影响了科研氛围的营造,使之成为吸引海外人才的重要因素。

此外,各高校还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和人才,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例如,丘成桐在清华建立的数学科学中心、施一公建立的西湖大学以及颜宁建立的深圳医学科学院等,都是由国际顶尖科学家在国内建立的高水平科技平台。

为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来华从事科研工作,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多个方面,为海外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蔚青学者曾在《建议收藏!全国各地海外引才政策最新盘点》中汇总,地方政府也提供了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了海外人才的生活成本。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海外人才来华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尾声

综上所述,美国科研生态的收缩与中国科研环境的改善形成“推拉合力”,加速了高端人才回流。这一趋势不仅为中国科技创新注入活力,也将重塑全球科研竞争格局。由此可见,科研生态的开放性与可持续性,或将决定未来国际竞争力的天平倾斜方向。

学术路漫漫,普通人攀爬学术阶梯,注定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蔚青学者说,作者:祝你前路坦荡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合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5643.html

(0)
联合网的头像联合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下午5:08
下一篇 2025年4月24日 下午5:09

相关推荐

  • 或套现上亿元,电光科技控股股东等拟减持,一季度净利下降

    7月6日,电光科技(002730)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电光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948.6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62%。 公司实控人之一致行动人石碎标计划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37.5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0.38%。 上述减持主体拟减持股份合计不超公司总股本的3%。 若按电…

    2025年7月7日
    2600
  • 中国人选沙发的逻辑变了

    “这个娃娃丑得让人想买!”——当年轻人这样评价Labubu时,他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 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工业设计师雷蒙德·洛伊早就摸透了其中的门道。20世纪初,他提出MAYA原则(玛雅原则),即“最先进但可接受的设计”(the 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 design)。 这不仅是设计法则,更是一场心理博弈:用陌生感刺激欲望,…

    2025年7月9日
    1600
  • 华侨城A:“631”债务管控护航偿债安全,专项债收储取得实质性进展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穆砚 5月26日晚间,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侨城A”或“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5月22日接受了多家机构投资者的特定对象调研。在调研中,针对投资者关注的债务风险问题,华侨城A透露,公司明确采用“631”管控原则确保债务如期兑付。此外,面对房地产行业调整期,公司正通过专项债收储、重庆核心区补仓等举措积极优化资产结构。 …

    2025年5月27日
    4100
  • *ST有树摘星脱帽在即,新老大股东硝烟弥漫,“断层式换届”遭全票反对

    5月11日,*ST有树(300209)公告,公司股票交易将于5月13日(星期二)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有树”变更为“有棵树”,股票代码仍为“300209”,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不变,仍为20%。 公司股票将于5月12日(星期一)开市起停牌1天,并于5月13日(星期二)开市起复牌。 在“摘星脱帽”的利好背后,*ST有树管理层…

    2025年5月11日
    5200
  • 美国财政部长称应由中国来缓和关税战,中方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4月29日例行记者会。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称:昨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他认为应该由中国来缓和关税战,因为中方向美方出售的商品是美方向中方出售商品的5倍,125%的关税是不可持续的。你是否同意中方有责任首先缓和局势的说法? 郭嘉昆对此表示,中方多次阐明,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这场关税战是美方发起的,如果美方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

    2025年4月29日
    8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