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娱观察 大娱乐家
2025年4月14日,泡泡玛特董事长兼CEO王宁发布《组织架构全面升级,推进集团全球化战略目标》全员信,宣布启动五年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在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设置区域总部。
随之调整的还有管理层,国际集团高级副总裁文德一负责亚太区和欧洲区运营,并兼任集团联席COO;司德则负责大中华区和美洲区。这一关键时刻的组织重构,标志着泡泡玛特从"中国的泡泡玛特"向"世界的泡泡玛特"转型的决心 。
泡泡玛特组织架构
回溯泡泡玛特的全球化历程,从2018年出海到如今,业务版图已遍布近百个国家及地区。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再到文化出海,泡泡玛特的全球化也逐渐步入深水区。
根据2024年财报现实,去年泡泡玛特实现整体营收13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其中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占比近四成。东南亚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增长超600%。这些数字背后,是泡泡玛特"品牌出海"战略的初步成效。
泡泡玛特2024年财报
传统中国企业出海往往采用"总部-分部"的垂直管控模式,决策链条长,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
而泡泡玛特的新组织架构则应用了"中心-多核"的分布式管理理念,赋予区域总部更多的决策权与资源调配权,使公司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全球市场的多元化挑战。
不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泡泡玛特的全球化无疑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国际贸易政策波动、文化差异带来的市场适应难题、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压力等等。在这一背景下,想从区域性品牌向真正的全球化企业转型,仅仅只是单纯的组织架构调整显然并不够。
正如王宁在内部沟通时表达的一样,"当好消息满天飞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坏消息"。
未来泡泡玛特还需要从供应链、渠道、产品、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全面升级,以构建适应全球化的经营体系。这不仅关乎泡泡玛特自身的发展,也为本土IP产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样本。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
其全球化之路也度过了"走出去"的层面,开始深入到"扎根下来"的阶段,还有更多关卡需要去闯。在组织架构调整的基础上,泡泡玛特更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其全球化战略布局,真正实现all in全球化。
01供应链本地化,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协同"
泡泡玛特需要建立"中国+东南亚+目标市场"的三层供应网络。
2024年1月,泡泡玛特在越南已完成其海外工厂的第一批产品生产,标志着其全球供应体系的扩展迈出重要一步。
根据报道,其越南工厂生产目前已占到泡泡玛特总产能的约10%,随着当下贸易战的加剧,或许这一比例还需要在2025年底前进一步提升。
现阶段,泡泡玛特还需要继续推进"本地生产 to 本地销售"的战略,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布局更多生产基地,形成区域内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闭环。
泡泡玛特海外门店
同时,基于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考虑在墨西哥等北美区域建立当地工厂,通过学习类似汽车行业"最后一公里组装"的模式降低物流成本以及关税风险。
供应链本地化不仅是生产环节的调整,还应延伸至设计研发领域。泡泡玛特应在海外等全球艺术中心建立设计工作室,吸引当地设计人才,形成"中国设计+全球共创"的开发模式。
这种"创意+生产"双重本地化既能提升产品的文化适应性,也能加强泡泡玛特的全球创意网络。
02差异化区域策略:明确区域价值
在四大区域总部的架构下,泡泡玛特需要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东南亚市场定位为"增长引擎"。
这一区域文化接受度高,消费习惯与中国相似,是泡泡玛特海外持续快速扩张的首选区域。其门店开设还需进一步加速,从目前的约50家扩展至更大规模,并深化与当地品牌的联名合作,增强文化认同感。
欧美市场则更多成为"价值高地"。
目标是试图将产品从"潮玩"向"收藏品"的定位进行拔高,从而提升品牌溢价。在纽约、洛杉矶、巴黎、米兰等文化、艺术中心设立以品牌体验为导向的体验店,并与当地艺术学院合作培养设计师,都是值得尝试的策略。
泡泡玛特法国卢浮宫店
大中华区则继续作为"创新孵化"的大后方和营收基石。
这一市场是泡泡玛特的根基所在,应该继续作为新IP和新品类的测试场,为全球扩张提供产品储备和品类选择。
特别是泡泡玛特在城市乐园、游戏等新业务上的试水,或是通过内容丰富IP价值体系,国内巨大的内销市场都为泡泡玛特拓展IP边界的种种实验提供了必要土壤。
03 IP全球化战略:培育多元化IP矩阵
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IP创造与运营,但目前海外市场更多依赖LABUBU、MOLLY等少数几个爆款IP。
2024年,泡泡玛特旗下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四大IP实现营收破10亿元,其中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营收达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取代MOLLY成为第一大IP。
然而,对少数IP的依赖始终是泡泡玛特全球化过程中一把高悬于头顶的"利剑"。
改组之后,泡泡玛特应该在四大区域总部下设立独立的IP孵化中心,吸纳当地设计师资源,创造具有本土文化基因但又符合品牌调性的新IP。
不同区域市场对IP形象的偏好各有不同:欧美用户更喜欢职业版手办;日本市场倾向于可爱萌系风格;东南亚消费者对SKULLPANDA等个性化形象反响更好。基于这些洞察,针对不同市场开发适合当地文化的产品系列才是明智之举。
SKULLPANDA声音系列
同时,泡泡玛特应加强IP的媒介延展性以及多元化表达,从单一的实体产品向数字内容、影视动画、游戏等全媒体拓展。这是拓展IP价值边界的重要尝试。
纵观历史,每一个伟大的品牌全球化之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可口可乐用了近半个世纪征服全球市场,到索尼花了数十年将日本创新带向世界,再到迪士尼通过百年漫长积累让米老鼠、钢铁侠走进各国文化。泡泡玛特正行走在这样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
从2018年的第一家海外门店,到如今遍布全球的商业版图,泡泡玛特不仅是在售卖盲盒这一商业模式,同时也是在书写中国IP的成长史。
随着组织架构的升级与全球化战略的进一步加速,这个诞生于中国的潮玩品牌能够真正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更多具有东方意识的潮流文化与创造力。
责任编辑:吕杰_NB33511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蓝鲸新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