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单位反映“经费压缩已达极限”】2025年7月,随着财政收支紧平衡成为常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反映“经费压缩已达极限”的困境引发社会关注。在刚性支出持续增长与收入增速放缓的双重挤压下,财政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构建的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正以创新模式破解这一难题——截至7月10日,该平台累计完成200余台(套)资产跨部门调剂,节约财政资金超4000万元,为“过紧日子”提供了新范式。财政数据显示,中央本级财政支出自2019年起连续两年负增长,“三公”经费从2019年的81.07亿元压缩至2021年的51.87亿元,降幅达36%。然而,随着非刚性支出持续削减,部分单位陷入“无空间可压”的困境。河南省某县教育局负责人透露,其下属学校因经费不足,出现“教师自费购买粉笔”的现象;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在更新彩色超声诊断仪后,原设备因缺乏调剂渠道闲置达3年之久。这种矛盾在基层单位尤为突出。审计部门调查发现,部分单位通过“延迟设备更新”“延长办公用品使用周期”等手段压缩支出,但水电费、物业费等刚性支出仍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财政部预算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当传统压缩手段触及极
有单位反映“经费压缩已达极限”
【有单位反映“经费压缩已达极限”】2025年7月,随着财政收支紧平衡成为常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反映“经费压缩已达极限”的困境引发社会关注。在刚性支出持续增长与收入增速放缓的双重挤压下,财政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构建的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正以创新模式破解这一难题——截至7月10日,该平台累计完成200余台(套)资产跨部门调剂,节约财政资金超4000万元,为“过紧日子”提供了新范式。财政数据显示,中央本级财政支出自2019年起连续两年负增长,“三公”经费从2019年的81.07亿元压缩至2021年的51.87亿元,降幅达36%。然而,随着非刚性支出持续削减,部分单位陷入“无空间可压”的困境。河南省某县教育局负责人透露,其下属学校因经费不足,出现“教师自费购买粉笔”的现象;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在更新彩色超声诊断仪后,原设备因缺乏调剂渠道闲置达3年之久。这种矛盾在基层单位尤为突出。审计部门调查发现,部分单位通过“延迟设备更新”“延长办公用品使用周期”等手段压缩支出,但水电费、物业费等刚性支出仍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财政部预算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当传统压缩手段触及极限,必须转向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2025年1月上线的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无偿调剂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国的资产信息网络。该平台的核心创新在于:技术赋能:打造“资源匹配引擎”: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实现资产数据标准化采集、集中化管理和动态化更新。当某基层学校提交“需要50台电脑”的需求时,系统可在0.3秒内匹配30公里内闲置资产,并生成最优运输路线。北京市松江区纪委监委利用该平台,将区属单位淘汰的200余套办公家具调剂至乡村学校,节省采购资金120万元。
制度优势:破解利益协调难题:平台由财政部统一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某部委淘汰的50台电脑经平台流转至河南省三门峡市某乡村小学,若按市场价采购需15万元,而通过调剂仅承担运输费用,节省资金超90%。这种基于共同事业目标的协作模式,使大规模跨层级共享成为可能。梯度利用:实现资产价值重生:发达地区医院更新换代的专业设备,通过平台无偿调剂至基层医疗机构。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淘汰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在完成8年使用周期后,仍能满足县级医院基础检查需求。据测算,此类调剂可使设备使用寿命延长3-5年,每台可节约财政资金200万元以上。
典型案例:案例1:教育领域资源下沉:教育部直属某高校淘汰的300套实验室设备,经平台调剂至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支持新建3个实训基地。该校资产处处长表示:“过去设备报废需经过复杂评估流程,现在通过平台可直接匹配需求单位,资产处置效率提升80%。”案例2:医疗设备梯度利用:上海市瑞金医院更新的64排CT扫描仪,调剂至安徽省某县级医院后,使该院肿瘤筛查能力提升40%。接收医院院长算了一笔账:若新购设备需800万元,而通过调剂仅需支付设备搬迁费15万元,节省资金98%。案例3:跨区域资源共享:浙江省杭州市将市级机关淘汰的20辆公务用车,调剂至淳安县乡镇政府使用。这些车龄5年、行驶里程不足10万公里的车辆,解决了基层执法部门“无车可用”的难题。淳安县财政局局长称:“此举每年可节省车辆购置经费300万元。”
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的成功,揭示出三个关键启示:技术突破制度壁垒: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将分散的资产信息转化为可匹配的资源,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制度降低交易成本:财政部统一部署的模式,避免了部门间利益协调的行政成本,使无偿调剂成为可能。管理思维转型升级:从“压缩支出”转向“优化配置”,通过盘活存量资源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这种创新模式正延伸至更多领域:车位共享:北京市试点企事业单位夜间车位向居民开放,预计释放3万个闲置车位。产业协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通过跨区域产业规划,减少低效投资17亿元。数据融合:郑州市利用12345热线数据优化学校布局,新增课后托管班惠及2万名双职工家庭子女。
有专家指出:“当传统压缩空间收窄,盘活存量资源成为关键。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的实践证明,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即使在最严格的预算约束下,仍能挖掘出惊人的增效空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俞明轩认为:“这一模式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全球公共资源管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这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攻坚战中,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正以“存量变革”撬动“增量突破”。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紧日子可以过出大智慧,当14亿人共同参与资源优化配置,存量里也能找到新增量。”
以上就是【有单位反映“经费压缩已达极限”】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佐伊经验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佐伊经验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