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索,作者:经济小张,原文标题:《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 01》,题图来自:AI生成

一、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的失败

安,一个典型的九十年代美国中产女性。她大学毕业后做了会计,在那个年代算是领了一张通往稳定生活的入场券。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一个车库、一条熨得笔直的职业路线,以及那个“带白栅栏的美国梦”。

她也很快和大学时期的男友詹姆斯结了婚,一切都很美式:一辆车、一栋不算新的房子、一个小院子和三个卧室。够用但不奢侈,也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小型足球场。

他们顺利加入了中产阶级俱乐部。

转折不期而至。孩子五岁时,詹姆斯的公司倒闭,他勉强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但工资缩水得就像一件劣质床单。

他们没有多少存款,为了脱困只能加班,甩卖二手家具,临时接私活。但几个月后,他们的现金流还是完全枯竭。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都无法支付,银行开始打来催债的电话。

尽管一直很小心不让他们的孩子知道,但他最后还是在家中无意接起催债电话,他当着安的面愤怒大喊:“别再打来了!”

这是压垮安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决定申请破产。这既是她作为母亲对孩子的保护,也是作为会计师的无奈抉择。詹姆斯则默默地走向了他们的小皮卡,独自痛哭。

二、中产家庭,被孩子拖垮

这个案例,出自伊丽莎白·沃伦和她的女儿阿米莉亚·塔亚吉在2004年出版的《The Two-Income Trap: Why Middle-Class Parents Are Going Broke》。研究了美国法院管理办公室的数据库后,她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1981~2001年,美国房产查封率增长了255%,家庭破产率则飙升了430%,尤为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家庭大部分都有孩子。

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是被奢侈消费拖垮,而是倒在了给孩子提供更好未来的路上。

这也是当今中文互联网常见的一个误区。和20年前的美国一样,很多人以为导致中产经济危机的是过度消费。但两位作者用数据予以否定。比如,人们总说美国人热衷度假,但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3~2000年之间,拥有度假屋的家庭比例只从3.2%涨到了4%。其他如服装、电器、食品开支,也都没有出现显著增长。

教育、住房、汽车和医疗,才是中产家庭房间里的大象。尤其是教育。美国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与中国今天的鸡娃热如出一辙。

得益于专家不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美国中产也逐渐从“送孩子去学前班可以让自己喘口气”转变为“如果小苏西没进对的学前班,她以后就进不了好医学院”的心态。原本只是为了减轻中产父母育儿负担的学前教育,因此变成了基本配置。结果就是到了2000年左右,美国65%左右的儿童参加学前教育,而在196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仅为4%。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中国人关键的一生》,美国中产阶级又何尝不被这种焦虑支配?

致命的是,这些学前教育项目极其昂贵。书中调研的结果显示,2000年芝加哥公立学区的全日制学前教育项目每年收费6500美元——比伊利诺伊大学一年的学费还贵。尽管如此,家长们还是前赴后继,仅一所芝加哥公立学校就有95个孩子排队等20个学前班名额。这种“如果我不拼,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实属中美中产家长的共鸣。

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之后,为了把他们送进最好的公立学校,父母必须住进中产阶级社区。然而这种社区的数量非常有限。于是,美国中产必须加入这场看似理性,实际零和的房产竞标大战中。为了获胜,他们不得不承担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数额高到上一代人无法想像。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一位北京中产分享的育儿成本,其中教育费用占比最大,这还没算上购买学区房的费用

结果就是,从1970年代到2000年代,美国中产家庭的住房支出占收入比例从11%飙升到了32%。他们的现金流已变得极为脆弱。

三、大学学位是新的信仰

97%。

这是书中提到的一个调查里,美国人认为大学学位“绝对必要”或“有帮助”的比例。也就是说,学历在美国基本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信仰,这跟中国人视高考为命运转折点一样。

既然这是信仰,就要付出代价。就像为了孩子的未来而抢购学区房产一样,美国的中产家庭在大学入学战中也不甘落后。问题在于,只有前10%的孩子有能力考入当地的公立大学。其他成绩平平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只好拿出每年2.5万美元甚至更多来支付私立大学的费用。

这几乎是普通中产家庭年收入的一半。更糟的是,这个代价还在不断上涨。1975到1999年,美国州立大学的费用实际上也几乎翻了一倍。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美国大学学费(每学分学时)

即便如此,很多中产父母依然坚信,学历是提升社会地位的唯一门票。大多数美国家长认为,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笔钱花得值,学校之间的差异会转化为一生的机会差异。这种信念,也最终体现在了他们的财务决策里。

现实是残酷的。2001年,联邦学生贷款总额达到340亿美元,是10年前的3倍。而从私人贷款机构借款的学生人数更是暴涨了5倍。更夸张的是,每年有超过100万个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学费而不得不将房子二次抵押。

这是场用家庭财产赌孩子未来的牌局。与美国中产一样,中国中产也在给孩子寻求这种终身保险。虽然中国孩子在国内上大学的费用并不高,但K12阶段的课外补习费用和出国留学费用却极为昂贵。以至于有一些孩子工作一生都难以挣回家长为他们投入的教育成本。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一位北京海淀妈妈分享的K12阶段课外班费用情况,这对于普遍收入较高的海淀家庭来讲也是一大笔开支,需要“省钱秘笈”来回血

四、为了孩子买SUV

尽管SUV的价格更高,还更费油,但仍受到美国中产家庭的青睐,因为它可以装下中产阶级的标配——儿童座椅。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2014年以来,中国SUV销量占比也在逐年提升

近些年,安全已经成为汽车大厂的主打卖点。它们总能精准击中家长们的痛点:智能驾驶、多屏触控和音响效果加在一起,都不如孩子的安全重要。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沃尔沃汽车对保护儿童安全情况的宣传

这种安全感是有代价的。书中引用的数据显示,美国中产家庭因此每年的汽车开支增加了4000美元(经通胀调整),这笔钱确实没花错,毕竟安全座椅大大降低了孩子的伤亡率。但中产家庭又结结实实地增加了一笔刚性开销。

五、中产爸妈一起工作,家庭反而更脆弱

妈妈去上班了,中产家庭更有钱了,也更“穷”了。

这很反直觉。根据通胀调整后的数据,2000年代美国四口中产家庭平均年收入比1970年代增长了75%,达到67800美元。但把房贷、保险、车贷、税金和育儿费用扣掉,他们每年能自由支配的钱不仅没多,还比过去少了800美元,自由资金占收入的比例从46%直降到25%,近乎腰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1970年代早期到1990年代早期,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的财务情况对比

我们来一笔一笔算算这些消失的钱:

1、房贷支出费用,每年接近9000美元。 2、大孩子上公立小学,以及放学后和寒暑假的日托中心费用,每年平均花费4350美元。 3、健康保险费用,每年1650美元。

由于父母都在工作,产生了三个改变:

1、小孩子要上的幼儿园兼日托中心,每年花费5320美元。 2、第二辆车成了必需品,两辆车每年总计花费超过8000美元。 3、家庭进入更高的税率区间,个税增加。

等到孩子终于不再需要托管时,父母可能会松一口气。但孩子也会很快进入大学,每年9000美元起跳的各种费用,会毫不留情地再次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一旦父母没有对此早做打算,就只能等到五十几岁才能为退休储蓄,直接比财务规划师建议的时间表晚了三十年。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剧本。如果有任何意外,比如突发失业、收入骤减、老人需要长期照顾、意外医疗开支,都会让中产家庭不堪重负。

就像走在一根没有安全网的高空钢索上,只能祈祷不要起风。

六、怎么办?

中国的中产家庭,与美国的中产家庭一样,常常被误解:他们的财务危机是因为消费过度。其实恰恰相反,中产不是太任性挥霍了,而是太精打细算了。他们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崩溃。

他们选择更好的教育,是为了孩子成年后的社会地位;选择更好的医疗,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安享晚年,自己工作效率更高;选择更好的住房,是为了保值增值。但当所有的中产家庭都把目光锁定在这些有限的资源上时,价格自然就因过度竞争而暴涨。中产家庭自己也陷入了一场无止境的经济消耗战。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最想要的,其实无法用钱直接买到。他们需要的是更加灵活的财务策略和对不确定性的接受能力,甚至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能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索,作者:经济小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合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2396.html

(0)
联合网的头像联合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1日 下午5:16
下一篇 2025年7月11日 下午5:17

相关推荐

  • Robotaxi只上路了10辆,马斯克身家微涨1000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毕安娣,头图来自:AI生成 将近10年前,马斯克在特斯拉发布“Master Plan Part Deux”(总体规划第二部分),首次提到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概念。 此后,马斯克不断承诺,又不断跳票,Robotaxi迟迟未落地,而谷歌旗下的Waymo已经每周运行25万次。 当地时间6月22日,Robotaxi终于上…

    2025年6月26日
    1400
  • 信息披露违规,罗博特科收监管函,并购重组顺利过会

    4月17日,罗博特科(300757)及相关人员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深交所指出,2023年10月31日,深交所受理了罗博特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申请,上市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斐控泰克81.18%股权、ficonTEC Service GmbH(以下简称FSG)和ficonTECAutomation GmbH(以下简称 FAG)各6.…

    2025年4月18日
    9800
  • 山子高科拟出售亏损整车业务遭董事反对,“卖卖卖”战略再引内部质疑

    近年来,山子高科(000981)持续推进资产剥离战略,继地产板块后,如今这一 “卖卖卖” 节奏延伸至作为核心板块的整车业务。 5月16日晚间,山子高科公告,经公司全体过半数董事同意,控股子公司山子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子汽车”)将出售其持有黑龙江云枫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云枫汽车”)80%的股权。 公告显示,云枫汽车主营业务为整车制造。2024年度,公…

    2025年5月18日
    6000
  • 云南禄劝农村商业银行被罚135万元,涉信贷资金挪作他用等多项违规

    日前,云南金融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列表显示,云南禄劝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个人贷款支付管理与控制不到位,部分信贷资金挪作他用;项目贷款管理不审慎等,被罚款135万元。同时,责任人杨高新因个人贷款支付管理与控制不到位,部分信贷资金挪作他用;项目贷款管理不审慎等,被予以警告。 此外,云南寻甸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责任人因贷款管理不审慎被罚。云南金融监管…

    2025年6月22日
    1100
  • 贾跃亭的“生态化反”,Meta AI玩明白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面AI,作者:小金牙,题图来自:AI生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目光如炬的“大师”,提出一个超前于时代的概念:生态化反。 即,旗下各子生态打破孤立状态,通过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和用户联动,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当然,后来他没有成功,九九归一,远赴美国,去造怎么也造不出来的车。 当我看到Meta AI的独立应用时,突然想起了这段互联网往…

    2025年5月1日
    6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