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AI 入华三问:谁受益?谁阻挠?谁最急?

文:偲睿洞察 308

2024 年 6 月 10 日,苹果在本年度的 WWDC 活动上正式宣布了与 OpenAI 的合作,通过这一合作,苹果将 ChatGPT 的能力(基于 GPT-4o,包括图像和文档理解)整合到 iOS、iPadOS 和 macOS 的体验中去。

关于这一动态,业内有人称之为「iPhone 的 ChatGPT 时刻」。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所谓的「iPhone 的 ChatGPT 时刻」虽然增加了苹果产品的 AI 属性,但却与中国市场并没有什么关联——毕竟,ChatGPT 在中国并不可用。

于是,在 2024 年到 2025 年的中国市场,尽管消费者们也购买了号称「为 Apple 智能预备好 」的 iPhone,但他们却与真正意义上的 iPhone AI 体验并无关系,因为苹果在中国官网标注了一行小字:「Apple 智能推出时间依监管部门审批情况而定」。

苹果 AI 入华三问:谁受益?谁阻挠?谁最急?

事实上,基于 AI 落地与应用的相关技术和政策限制,苹果在寻求 AI 面向 iPhone、Mac 等产品在中国市场落地的过程中,不得不从中国本土市场寻找其面向自己产品的 AI 合作伙伴,其备选的潜在合作伙伴包括百度、阿里、字节、腾讯、DeepSeek 等大模型企业……

而从最新的情况来看,阿里和百度似乎是两个苹果选中的合作伙伴。

然而,一切才还只是停留在传闻之中,并没有官方确认;而苹果官方更是三缄其口,并且被美国政府盯上——甚至于,一直到 2025 年 5 月下旬本文发稿之前,苹果将如何在中国市场进行 AI 落地,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合作的第一道门槛

关于苹果 AI 功能的落地,外界其实存在一个重大的认知误区。

实际上,2024 年 6 月,当苹果在 WWDC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其 AI 落地战略的时候,它在本质上宣布了两项并不搭界的核心内容:一个是 Apple Intelligence,一个是苹果在人工智能方面与 OpenAI 的合作。

其中,Apple Intelligence 本身,并不涉及到与合作伙伴的合作。

从官方发布的信息来看,Apple Intelligence 由多个高性能生成模型组成,这些模型专门针对用户的日常任务,其具体功能包括用户校对文本和提供紧急邮件摘要、优先置顶推送、生成创意图片等。

而从设备落地的角度来看,Apple Intelligence 包含本地模型和云上模型两个板块。

苹果 AI 入华三问:谁受益?谁阻挠?谁最急?

其中本地模型指的是在本地设备上可以直接运行的包含约 30 亿参数的语言模型;而云上模型,指的是可通过私有云计算并在 Apple 芯片服务器上运行的更大云端语言模型。

但是,无论是本地模型,还是云上模型,其实都是苹果自研的,与合作伙伴无关。

当然,苹果也在去年宣布了与 OpenAI 之间的合作,并且宣布 iPhone、Mac 等设备可以接入到第三方的 ChatGPT。

而实际上,苹果在 AI 方面与 ChatGPT 的合作非常有限,主要是以下两个场景:

1、当用户在 Siri 中进入资料查询问答时,Siri 会提示用户,想获得更多信息可以连接 ChatGPT——此时,用户可以选择链接 ChatGPT,或者继续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

2、当用户在使用书写功能的过程中,会拥有一个 Compose(撰写)的功能;在使用该功能时,系统会调用 ChatGPT 的能力。

除了以上两个场景之外,苹果面向普通用户提供的所有与 AI 相关的功能,包括屏幕识别、文本处理等,其实都是自研的。

苹果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自然是基于其自身采取的软硬结合的产品策略,面向用户推出特定的功能,同时也在用户需要(第三方大语言模型)的时候提供第三方选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苹果一贯注重的数据隐私保护策略,这也是苹果长期以来的「政治正确」。

苹果 AI 入华三问:谁受益?谁阻挠?谁最急?

所以,当苹果对外寻求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时候,也是非常挑剔的。

那么,在选择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时候,苹果究竟会有什么样的选择标准?

关于这一点,苹果 CEO Tim Cook 曾经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提到他为何选择了 OpenAI 的两大原因:第一个是隐私保护,比如说 OpenAI 不寻求追踪 IP 地址;而第二个则是技术领先——毕竟正如 Tim Cook 所说,「他们拥有最优秀的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Tim Cook 也明确表示,苹果也对合作对象进行了全面考虑,不仅如此,苹果的合作不会永远局限于某个固定的对象。

如果基于以上背景来考量,我们实际上很容易发现,当苹果打算在中国市场需求其 AI 落地的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时候,它真正的选择并不是很多。

苹果的摇摆与纠结

苹果需求 AI 的落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被中国手机厂商逼的。

2023 年,在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 GTC 大会上喊出「AI 的 iPhone 时刻已经开始」这句火遍全球的口号之后,大洋彼岸的中国开始纷纷拥抱大模型——其中,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在内的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参与者,都相继高调入局大模型。

苹果 AI 入华三问:谁受益?谁阻挠?谁最急?

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对于大模型的态度,表面上是高冷,但实际上是焦虑。

一个基本的证据是:苹果在 2023 年 6 月 WWDC 活动中,完全不谈及大模型、AI 这样的词汇,即使是提到一些与 AI 相关的功能,也选择用「机器学习」这样的词汇来代替。

而苹果 CEO Tim Cook 则在活动之后的采访中提到,自己使用过 ChatGPT,也正在密切关注它,但是对 AI 进行监管是必要的,「公司也有责任自我监督」——言语之中,满是对于 AI 的审慎态度。

审慎归审慎,在其他手机同行都在推进大模型落地的情况下,苹果还是不得不推进 AI 的落地。

2023 年下半年,行业陆续有消息称,苹果集合了一个强大的 AI 大模型开发团队,其中包括其机器学习和 AI 战略高级副总裁 John Giannandre 等人;此外也有消息表示,苹果也几乎将其大模型融入到 Siri 中,并且探讨过在 iPhone 端运行大语言模型的可能性。

当然,在中国市场,由于不言而喻的数据和监管问题,苹果不得不寻求本土合作伙伴。

而从苹果的角度来看,如果在中国本土需求合作伙伴,第一时间确实应该是百度。

原因很简单,百度与苹果之间有十几年的本土化合作关系,双方早在 2012 年就已经达成了合作,基于该合作,iPhone 和 iPad 用户将可以使用百度搜索引擎——不仅如此,到 2015 年,百度还取代 Bing 成为 Siri 在中国区的默认搜索引擎。

苹果 AI 入华三问:谁受益?谁阻挠?谁最急?

这样深厚的合作根基,是苹果一开始选择与百度进行 AI 落地合作的核心支撑。

当然,从 AI 能力的角度, 整个 2023 年,百度在大语言模型方面的表现确实是风头正盛,在当时国内一众纷纷发布的大模型中,百度文心一言 4.0 颇有国内大模型的领头羊之势——基于这个考量,苹果选择首先与百度接触,也确实合情合理。

于是在 2024 年 3 月下旬,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率先爆出消息称,苹果在中国寻找本土生成式 AI 提供方,苹果讨论了在中国的设备中使用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而百度可能会为苹果今年国行 iPhone 16 等设备提供 AI 功能。

受到这一消息影响,百度股价出现大幅度上涨。

但几天后,接近苹果公司的知情人士否认了这一消息,表示双方尚未达成任何形式的合作——百度的股价又应声下滑。

很明显,虽然当时百度与苹果之间的合作消息显得扑朔迷离,但是苹果公司作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消费电子设备企业之一,其 AI 落地相关的合作动态确实备受关注,而且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外界对于 AI 商业化落地的期待。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百度之后又是阿里

2024 年 6 月,苹果在 WWDC 上宣布了 Apple Intelligence,并且宣布了与 OpenAI 之间的合作,并将 ChatGPT 集成到其系统生态中——但是,关于在中国市场如何进行 AI 落地,苹果并没有给出任何对外表态。

实际上,苹果与百度的合作一直在进行中。

但问题在于,百度在与苹果合作的过程中并不是非常顺利,反而遇见了一些阻碍。

比如说,据 The Information 在 2024 年 12 月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说法称,百度和苹果的工程师一直在调试百度的大模型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但问题是,这些模型无法很好地理解用户指令并针对常见场景给出准确的回应。

实际上,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由于苹果对于用户体验的要求过于严苛,因此百度在合作过程中难以应对,一些产品细节的打磨总是容易出现反复的情况。

除了技术问题,百度和苹果之间的合作,还遇见了数据隐私方面的阻碍——比如说,百度希望保留进行 AI 搜索的 iPhone 用户的数据,但这显然是苹果无法接受的。

值得强调的是,在与百度继续探索合作的同时,苹果也采取了多头押注的策略。

原因是,在苹果过往的供应链战略中,采用多家供应商一直是苹果作为强势甲方借以保障供应链稳定性、控制成本的关键方式。因此,在 AI 策略上,苹果采取多头押注的方式,其实无可厚非。

苹果 AI 入华三问:谁受益?谁阻挠?谁最急?

事实上,关于苹果的 AI 战略,Tim Cook 也在公开场合也专门谈到:

从资本支出的角度来看,我们始终对支出采取非常审慎、慎重的态度,并且我们将继续利用混合模式,我认为这将继续发挥作用。

所以,在与百度进行合作并遇见阻碍的同时,苹果也与中国市场的多个大模型玩家进行了潜在接触,并且探讨合作的可能性。这些玩家包括阿里巴巴,也包括腾讯、字节,甚至也包括一些体量并不大的大模型创业公司,比如说智谱、DeepSeek。

苹果 AI 入华三问:谁受益?谁阻挠?谁最急?

其中,据《财经》报道,在 2024 年 11 月,苹果与腾讯讨论了合作的可能性,但未有实际进展;一个月后,苹果再次找到腾讯,表达出正式合作的意向——但最终,双方没有达成合作。

据了解,腾讯之所以未能与苹果达成合作,除了技术维度之外,还有一个重大的影响维度——利益。毕竟,此前苹果曾经向腾讯施压,要求其采取措施,阻止小程序运营者将用户引向外部支付系统,来规避 30% 的苹果税。

而关于字节跳动与苹果之间的潜在合作关系,字节方面的态度其实更加保守,而这背后也涉及到字节跳动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然,苹果也与 DeepSeek 进行了接触,但 DeepSeek 并不具备服务苹果这类大型企业的经验,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

对此,一位分析人士告诉我们,某种程度上,当苹果在中国市场寻求 AI 合作伙伴的时候,其考虑因素除了技术能力本身之外,还有来自于外部因素、国际形式和双方利益之间的复杂考量——甚至技术能力,都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

那么,苹果为什么又选择了阿里巴巴?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阿里巴巴作为电商巨头,拥有海量的中国消费者个人数据,涵盖用户的购物偏好、支付习惯、消费行为等多维度信息——这些数据对 AI 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至关重要,有利于苹果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服务。

同时,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企业在数据安全性上投入较多,这也是苹果更加在意的。

但其实,更加前置的因素也许是,双方的合作几乎不存在利益冲突,并且潜在的地缘风险最低。

落地之难在于监管

2025 年 2 月 13 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 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 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首次回应了该公司与苹果之间的合作传闻。他表示:

苹果在中国需要一个本地化的合作伙伴,为他们的手机服务。苹果一直非常挑剔,他们与中国的多家公司进行了交谈。最终,他们选择与我们做生意。阿里非常幸运,能够与苹果合作。

苹果 AI 入华三问:谁受益?谁阻挠?谁最急?

对于蔡崇信的这一回应,资本市场反映热烈,阿里巴巴的股价应声上涨。

不过,在蔡崇信回应之后,又有消息称,苹果仍继续与百度合作,为中国 iPhone 用户开发人工智能功能——也就是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 AI 落地方面,选择了阿里巴巴和百度这两家公司合作。

事实上,随着 2025 年 WWDC 越来越近,长期关注苹果公司的彭博社 Mark Gurman 也确认了苹果 AI 落地的更多信息。

比如说,在具体的合作机制上,百度的文心一言大模型将作为国行版苹果 AI 的核心云端智能引擎,提供 Siri 对话、图片生成等功能,包括提供类似于 ChatGPT 功能的角色;而阿里巴巴则负责在 iOS 和 macOS 端侧设备上提供一个面向苹果 AI 模型的分析和审查机制,以对 AI 生成内容进行本地合规审核。

到了 5 月初,Mark Gurman 再度发出消息称,苹果计划在本月下旬发布的 iOS 18.6 版本中面向中国市场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

无论如何,苹果在中国市场的 AI 落地计划,尤其是相关的合作伙伴,已经基本上尘埃落定,只是在等待官方发布进一步动态。

当然,在最终走向消费者之前,苹果面向中国市场的 Apple Intelligence 还需要面临本土监管的审批——毫无疑问的是,在百度、阿里巴巴等本土合作伙伴的助力之下,这样的审批会变得更加同意通过,而苹果 AI 面向中国市场普通 iPhone 和 Mac 用户的步伐也将越来越近。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拯救苹果在中国市场显得颓靡的 iPhone 销量。

不过,还有媒体报道称,苹果与阿里巴巴等人工智能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在引发美国政府的担忧。比如说,一些美国官员认为,这项协议可能会帮助中国公司提升人工智能能力、扩大中国「聊天机器人」的影响力,加深苹果在数据共享等方面受中国法律管制的程度。

这也给苹果人工智能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增加了一丝不确定性。

好在,一些美国媒体对此非常清醒。比如说,彭博社援引一些市场观察人士的说法称,对于苹果来说,如果合作被推迟或取消,苹果可能遭受更大损失。根据联合私人银行董事总经理 Vey-Sern Ling 说的说法,「苹果终归在中国需要一个 AI 合作伙伴,否则其手机将失去竞争力」。

苹果 AI 入华三问:谁受益?谁阻挠?谁最急?

其实,关于如期将 AI 能力带向中国市场,最为清醒、也最为焦虑的,反而是苹果 CEO Tim Cook。他本人在2024 年 10 月 13 日接受中国媒体提问「Apple Intelligence 何时入华」时,明确表示:

我们正在努力推进,这背后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监管流程,我们需要走完这个流程,也希望尽快将它带给中国消费者。

纵观苹果 AI 寻求在中国市场需求落地这一路而来的历程,苹果的脚步走得并不顺利,反而是磕磕绊绊。

这个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了 AI 走向商业化、走向落地以及最终走向普通消费者的艰难——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强如苹果,也一直被拖慢节奏。

而关于苹果 AI 的落地,还有一层终极疑问——那就是:即使苹果成功实现在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世界市场面向 iPhone 和 Mac 等设备进行广泛的 AI 能力落地,其所带来的用户价值,是否会如同 iPhone 当年石破天惊呢?

目前来看,这依旧是一个等待苹果和它的包括 OpenAI、阿里巴巴、百度等在内的合作伙伴们共同破解的大问号。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蓝鲸新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14274.html

(0)
蓝鲸新闻的头像蓝鲸新闻
上一篇 2025年5月24日 下午3:02
下一篇 2025年5月24日 下午3:02

相关推荐

  • 全球奢侈品两年流失五千万客户?奢侈品是要卖不动了吗?

    文|江瀚视野 说起奢侈品,相信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都不太会陌生,这些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奢侈品已经成为了不少白领的共同选择,就在最近却传出全球奢侈品两年流失了将近五千万用户,让人不禁疑惑这奢侈品是要卖不动了吗? 一、全球奢侈品两年流失五千万客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近日,欧洲股市开盘之后,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

    2025年5月9日
    4200
  • 朝鲜重启中文水平考试

    据韩联社5月18日报道,5月17日,朝鲜时隔5年重启中文水平考试(简称“HSK”),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出席启动仪式。 报道称,首场考试于当天在平壤市乐浪区的平壤科技大学举行。王亚军表示,平壤科技大学作为朝鲜唯一一所国际办学大学,还是HSK朝鲜唯一考点,希望学校进一步提高汉语教学水平,带动更多朝鲜年轻人加入汉语学习行列。中朝两党两国均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

    2025年5月19日
    1800
  • 离谱至极!医院违规为单身女性做试管婴儿 伦理法律双失守!!

    近日,一则关于医院违规开展辅助生殖服务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媒体曝光,南京南泰中西医结合医院被指违规为单身女性提供试管婴儿服务,其工作人员在介绍相关业务时,竟宣称精子供给方可按客户要求“任选”,甚至可以进行性别选择,如此荒诞的言论令人震惊。据记者暗访,南京南泰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人员在推销试管婴儿服务时,态度随意且充满诱导性。他们声称,所提供的精子供给方都…

    2025年5月5日
    12200
  • 以召开会议讨论加沙军事扩展计划 行动将有限度地扩大规模

      2025年5月4日晚,以色列安全内阁召开紧急会议,重点讨论了近期启动的加沙地带军事行动扩展计划。此次会议旨在为以色列国防军(IDF)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提供战略指导,并与此前大规模征召预备役部队的计划同步推进。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听取了关于分阶段计划的详细汇报。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接管加沙地带更多地区,并扩大周边缓冲区,以增强以色列在未来的谈判中所掌握的战…

    2025年5月5日
    2500
  • 特朗普炮轰鲍威尔:不降息竟是因为“不爱我”?美联储政策掀滔天巨浪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间的矛盾再次升级,成为近期国际经济领域的焦点事件。5月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鲍威尔拒绝降息的原因是“不爱我”,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并将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向新高度。 事实上,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对鲍威尔提出批评。自鲍威尔上任以来,特朗普多次对其货币政策表达不满,甚至一度威胁要解雇他。然而,此次将个人情感作为理由…

    2025年5月10日
    2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