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4+4”到底冤不冤?

协和“4+4”到底冤不冤?

出品 | 联合网科技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AI生成

中日医院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开除肖医生只是一切的开始。普罗大众更加没想到,中日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婚内出轨的“桃色事件”,竟然跟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联系到了一起。

经过几轮发酵,肖某出轨事件的讨论热点,干脆把北京协和医学院的“4+4”模式冲出了圈。

根据媒体报道,肖医生的出轨并准备结婚的对象董某,求学路径与众不同。其本科专业是经济学,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4+4”项目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读书期间有多篇医学论文发表,甚至涉及一篇指南类的文章,在中日医院规培期间还获准缩短了规培时间。

其中争议最大的点逐渐引向了“4+4”项目,有人认为这就是在为“速成”大开方便之门。

“4+4”即非医学专业人士在完成至少4年本科学业后,通过一系列选拔进入医学院校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一种培养模式。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开情况看,获得录取的人中有文科生、农学生等。他们也都成了被“怀疑”对象。有人直言,一想到给自己开刀的医生,可能是个走“捷径”的文科生,就瑟瑟发抖了。

要知道,“4+4”模式虽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2年就已经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开始试水了,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等也都有此类项目,但是每次亮相都会引起争议。就在一个月前,协和“4+4”项目发起第七轮招生时,还有人质疑非专业人士能不能当好医生。

而在国外“4+4”是非常常见的医学生培养路径。

此次“4+4”破圈儿的同时,中国医生的痛脚又被狠狠地踩中了。

“4+4”到底是个啥?

“4+4”本来是寻求提高医生水平的方法。”原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赛得康创始人张洪涛告诉联合网。

“4+4”给非医学专业人士提供了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医生的机会。在实施“4+4”模式更早的美国,通过这一路径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还包括心理学、哲学、历史,以及艺术、建筑等专业的人才。

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官方消息看,他们在2018年引入这一模式,本意也是要解决医学生培养中的痛点,比如北京协和医学院有“八年制”医学生(本硕博连读),读到中间发现并不喜欢做医生,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也曾在中日医院担任院长(2014年至2018年),现仍在医院担任呼吸中心主任一职。

他对“4+4”模式非常重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其称为“协和医班”。在公开演讲中,王辰称,愿意通过“4+4”项目进入医学院的本科生,都是“经过了充分思考,内心真正热爱医学”的。“医学本身就是跟人的健康和生命这种人的终极利益打交道的。所以必须能够吸引人间最优秀的这批人来学医,这样对整个社会的照护,对病人的照护才是有保障的。”

在2023年给毕业生的寄语中,王辰还表达了对“4+4”给医学界、社会带来变化的期待。

从表面上看,相比传统的“5+3”的模式(5年本科、3年硕士,毕业有规培证可直接上岗)、“八年制”模式(本博连读,毕业后需要规培3年才能上岗),动辄需要10几年才能独当一面,“4+4”模式毕业生确实有“速成”的倾向——非医学专业人士经过4年学习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规培也有机会酌情减少。

这对很多学生有吸引力,而对需要苦熬成才的“根正苗红”的医学生显然有失公平,更让很多患者感到不放心。这或许也是舆论被迅速点燃的原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4+4”模式本身也是一个试点,它暗合着王辰等医疗界人士近年来推动的改革方向,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更好地激励和培养年轻医生。规培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规培是医生上岗前的规范性培训,一般是在三甲医院进行,是医学生成为合格医生的关键步骤。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王辰的很多两会提案与规培有关,涉及“探索推行住培与专硕、专培与专博一体化的医师培养模式”“推动规培生待遇与劳动强度挂钩”等。

同时,他也在推进并呼吁管理上的改革,比如:主诊负责制。这也是一种国际主流医疗执业和管理模式,就是一个患者在医院就医的全过程都由一个医师来负责,主诊医师有最终的医疗决定权,对过程中的问题负责。

王辰认为,在目前国内主流的三级查房制度下,年轻医生迟迟不能独立开展工作,高年资的医生又不在一线,不能充分掌握患者情况,对患者的治疗照护质量,对医生的成长都很不利。而主诊负责制的落地,也意味着,年轻医生可以获得更多直接面对患者、独当一面的机会,即便是规培医生。

实际上,医学博士到底需要攻读多少年,并没有定论。美国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前不久公布了其“3年MD速成项目”(也就是将医学博士培养时间从4年压缩到3年)的效果,认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无明显差别。

从这个意义上讲,“4+4”模式的尝试确实有其积极意义。而它短期内造成了不公平的现象和为大开后门的可能性等,不应该是叫停这一培养模式的理由,更应该是深度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真问题的开端。

“4+4”踩中医疗痛脚

相比培养周期短,规培时间减少更受专业人士关注。

客观来说,“4+4”模式录取标准也非常高。既有相关学科的学分要求,也需要有相关专家的推荐。在首批招生完成后,有媒体对这个项目做过报道,当时很多来咨询的文科学生,被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学分的要求限制,没能如愿。通过这一模式被录取的学生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

在硬币的另一面,“4+4”模式进入中国也有水土不服的地方。

比如:在美国,“4+4”模式就是培养医生的常见模式,是一个非常硬核的过程。

在美国,没有医学本科生,更没有医学专科生。医学博士天然是来自各个专业,如果这些学生有志于学医,在就读本科专业时就要做好准备,包括修足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学分,到医院做一些实习(比如整理文件等)。

医学院就读完也需要通过专业的考试(board),这样才能进入医院实习。根据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首席医生张强介绍,这一模式在美国主打“宽基础、高门槛、长周期”。从本科到成为独立的外科医生,至少需要15年时间,投入的资金多达几十万美元,很多人是负债求学。

不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医生,质量均一,收入也很可观。即便是规培期间也有每年5万美元到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33万元到50.86万元)的收入。

这使得“4+4+X”的循环得以良性进行。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循环令很多医生感到痛苦。一项涉及超2.5万中国医生的调查显示,有66.5%到87.8%的受访者承认自身至少有一种倦怠症状(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这一数字远超全球水平。

一个扎心的现实是,与中日医院的肖某等大医生的光鲜亮丽形成对比,大多数医生的生活并不好过。曾有医疗界人士告诉联合网,在达到某一资历以前,年轻医生只能拿到很少的工资。规培医生更是自嘲是“免费的牛马”。而晋升的评价标准以论文为导向,这也让很多医生缺乏提升临床能力的意愿。

因为曾经缺医少药,在中国,本科、专科就有医学专业,在人人喊“卷”的今天,医生读研比例也只有40%多。更糟糕的是,很多优秀的人才也不愿意学医了。

在规培费用短期内无法提升的情况下,缩短规培或取消规培,是吸引医学人才的常用手段。

而这也确实会对临床医疗水平产生影响。有临床专家告诉联合网,有“海归”医生没有经过规培被医院聘任为副主任医师,相比国内积累了大量手术的同级别医生,他的手术用时就是更长,效果也不尽人意。医疗需要经验积累,这并不是天赋和分数可以弥补的。

从这个角度看,本次事件背后,“4+4”模式只是一个引子。这个模式或许需要更加透明的遴选方式,而要想真正保障临床诊疗水平,需要做得更多。张洪涛认为,在门槛不断提高之外,“还是应该想想怎样激励现有的医生,提高他们的水平”。这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也与王辰等医疗领域专家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处。从各地发文看,医护薪酬制度改革已经在路上了。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国的方案未必是最佳的,如何在医生收入和可支付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也在考验管理者和支付方的智慧。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8086.html

(0)
联合网的头像联合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日 下午5:13
下一篇 2025年5月1日 下午5:17

相关推荐

  • 股价大涨近67%!近期A股最热门板块,机构密集调研

    近期,宠物经济持续受到市场关注,中宠股份、佩蒂股份两家宠物食品头部公司成为本周机构最为关注的公司。 本周(4月21日至4月25日)A股大盘小幅回暖,上证指数全周上涨0.56%,收于3295.06点;深证成指周内上涨1.38%,创业板指上涨1.74%。 盘面上,申万一级行业整体表现较好,公用事业、汽车、美容护理及家用电器等板块涨幅居前,仅有食品饮料、社会服务、…

    2025年4月27日
    7200
  • 为什么日本出不来DeepSeek?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商日旅,作者:KYOKU,题图来自:AI生成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曾是全球科技经济的核心: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中有一半来自日本——NTT、住友银行、东京电力、松下、日立……而今天的AI时代,主角却几乎都来自中美两国。 能跑出一家DeepSeek,本就是小概率事件;但对于曾经的创新中心日本来说,为什么连这样的希望都看不见?日本的AI企业,都…

    2025年4月25日
    2500
  • 三夫户外由盈转亏,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6亿元 ,部分品牌合作“断链”

    4月25日,专注户外品牌的三夫户外(002780)公布2024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8亿元,同比下降5.5%;归母净利润亏损2149万元,同比下降158.8%;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575万元,同比下降52.4%。 三夫户外2024年前三季度每个季度均实现盈利,合计归母净利润为856.24万元。公司全年亏损系四季度拖累所致,第四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亿元,同比下降…

    2025年4月28日
    3100
  • 水井坊虎落平阳,“次高端”价格倒挂保业绩,“高端”表现不佳压力山大

    4月29日晚间,水井坊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称,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52.17亿元,同比增长5.32%;实现净利润13.41亿元,同比增长5.69%。 当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头部酒企维持双位数增长时,水井坊的营收增速已连续三年在5%的警戒线徘徊,其第四季度净利润率15.1%更创下近五年同期新低。 曾经努力打造高端形象的水井坊似乎已经虎落平阳,公司如今的增长更…

    2025年5月1日
    700
  • 精准对接,协同创新!深圳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圆满闭幕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陈小慧 这几天的深圳,“集结”了一批机器人“顶流”企业,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4月26日,为期3天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圳圆满闭幕。记者获悉,本次活动观展近3.5万人次,成功打造了集新品发布、产品呈现、产业展览、技术交流、学术研讨、供需对接于一体的国际级机器人合作交流盛会。 本次活…

    2025年4月27日
    2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