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欧盟,加班是一种风险

小米在欧盟,加班是一种风险

出品|联合网ESG组

作者|胡巍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32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雇佣关系

4月下旬,小米公司因内部工时管理政策突然成为舆论焦点。

多位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爆料称,小米实行严格的工时排名制度,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得低于11.5小时,对于单日工作时间低于8小时的情况,员工必须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解释。

据九派财经报道:小米手机部不同部门对工时的要求存在差异,但普遍偏高,“日均工时要求低的组是10.5小时;有的组甚至要求日均14、15个小时”,这些要求大多以口头形式传达。一位员工透露,尽管平均工时达到12小时,但因为排名靠后,仍然被领导约谈。外包员工同样受到严格管控——他们被要求每天必须待满11个小时,不足者次日就会被约谈,“如果经常不满11小时,外包员工随时可能被开除”。

一位小米员工告诉联合网ESG组,相关报道基本属实;超长的工时制始于去年4月,先是总公司会议决定实施,再口头传达到各地分公司。

一位员工表示,加班不分业务线,但汽车业务比手机更忙,“基本要到9105(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每周工作5天)了”。此外,他还认为,大多数加班其实只是无效的熬工时,“工作量是否饱和要看项目节点,一年也就在那几个旗舰项目时真正忙碌”。

从《劳动法》角度看,小米的工时政策明显存在合规问题。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中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即便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每月累计加班时间也不得超过36小时。小米的日均11.5小时工时,意味着员工每周工作时间可能高达57.5小时(按5天计算),远超法定上限。

实行工时排名制度,构成变相的“末位淘汰”。而最高法院在2016年就已明确,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劳动法规定。

此外,小米通过口头传达而非书面文件规定超长工时的做法,如果属实,反映出企业有意规避留下违法证据,这种"不留痕迹"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截至发稿,小米官方尚未对此事件做出正式回应。若爆料内容属实,小米不仅面临违反中国劳动法的风险,考虑到其在欧洲市场的业务布局和欧盟最新劳工立法,加班还可能触发更复杂的国际合规问题

拦路虎:《禁止强迫劳动法案》

欧盟于2024年12月通过的《禁止强迫劳动法案》(下称“法案”),核心要义在于全面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进口或出口任何涉及“强迫劳动”环节的产品,适用范围覆盖所有行业及供应链各阶段,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或产品类型。

法案对“强迫劳动”的定义极为宽泛。值得注意的是,它将超时工作视为强迫劳动的指标之一——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或每周超过40小时的情况均可能被认定为强迫劳动。

法案对“强迫劳动”的界定不仅包括非自愿的强制劳动,还延伸至“过度加班”行为。例如,欧盟《工作时间指令》(Directive 2003/88/EC)规定,员工每周工时不得超过48小时(含自愿加班),且每日必须保证连续11小时休息时间。

国际劳工组织(ILO)关于强迫劳动的指标为法案提供了具体判断依据。其2012年发布的11项强迫劳动指标中,除过度加班外,还包括乘人之危、欺诈、限制行动自由、隔离措施、身体及性暴力、恐吓与威胁、扣留身份证明文件、拖扣工资、债役、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这些标准使得法案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企业难以通过表面合规来规避实质审查。

中国已于2022年4月批准了ILO关于强迫劳动的第29号公约和《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第105号)。2024年中国修订的《劳动法》也加强了对超时工作的监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这些国内政策变化客观上为中国企业适应欧盟标准提供了制度基础,内外因素共同推动着中国职场文化的转型。

合规风险可能对小米的欧洲业务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爆料信息,小米部分部门要求员工日均工作10.5至15小时,日均工时达11.5小时。这一数字远超欧盟法案认定的"强迫劳动"阈值。即使这些加班行为在形式上表现为员工“自愿”,但按照欧盟标准仍可能被视为违法。

工时排名机制尤其值得警惕。通过将员工的工作时长与绩效评估直接挂钩,对“落后”员工进行约谈甚至劝退,这种管理方式实质上构成了欧盟法案所禁止的“恐吓与威胁”手段。

ILO也明确将“通过恐吓与威胁强迫劳动者超时工作”列为强迫劳动的判断标准之一。要求低于8小时工时的员工提交书面解释的做法,同样可能被视为一种变相的心理压迫,增加员工的无形压力。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小米政策中的请假惩罚机制。据媒体报道,员工一个月只要请假一天,“就需要额外加班补回日均工时”。这种规定符合ILO指标中的“债役”特征——即通过制造“工时债务”来限制员工的自由选择权。

证据留存方式也是评估违规风险的重要因素。按照媒体援引的说法,超长工时要求大多是“领导口头要求,不会留下痕迹”。这种刻意规避书面记录的做法,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潜在法律风险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可能在欧盟调查时成为不利因素——执法机构可能将这种“无痕管理”解读为有意隐瞒违规行为的证据,欧盟在实施指南中很可能要求企业自证清白,提供系统、透明的工时记录作为合规证明。

欧盟对"强迫劳动"的认定采取整体评估方法,不会孤立地看待单一指标。即使小米能够辩解其员工确实"自愿"加班,但结合工时排名、请假惩罚、外包员工的高压管理等多项政策,欧盟执法机构仍可能认定存在系统性强迫劳动风险。

小米面临的挑战还在于其供应链的复杂性。欧盟法案不仅针对直接出口欧盟的企业,还要求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审查;若产品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强迫劳动嫌疑,整条产业链的出口都可能受阻。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小米连自己都管不住,谈何资格去要求上游供应商遵守劳动法?

不可放弃的欧盟市场

若欧盟官方将小米产品与强迫劳动关联,其多年来在欧洲建立的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可能迅速被“血汗工厂”、“剥削劳工”等负面标签所取代,而这些标签恰恰是欧洲消费者十分在意的。

更直接的冲击体现在产品市场准入方面。根据法案规定,任何被认定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将被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进口或出口。小米手机及其生态链产品若无法证明其生产全过程(包括供应链各环节)符合欧盟工时标准,可能面临被强制下架的风险。

与单纯的市场竞争不同,法规导致的市场退出往往更为突然和彻底,留给企业调整的时间与空间极为有限。

但欧盟市场对小米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近年来,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常年达到15%,这一比例在竞争激烈的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堪称亮眼。欧洲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重视,与小米的市场定位高度契合,使其成为中国手机品牌在欧洲的成功典范之一。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欧盟市场具有特殊意义——它占全球高端制造业需求的30%以上份额。失去欧盟市场不仅意味着直接的销售收入损失,更可能导致企业被排除在全球高端产业链之外。

与不确定性极强的美国市场相比,欧洲对各类手机品牌的开放度更高,没有明显的贸易壁垒。与新兴市场相比,欧洲消费者的购买力又能提供更稳定的利润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欧盟市场的雄心并不局限在手机方面,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曾公开表示,小米汽车计划在2027年正式进军海外市场。据媒体报道,慕尼黑将成为小米电动汽车欧洲研发中心的所在地,该中心将专注于高性能电动汽车的开发,并计划推出SU7的运动版本,进军欧洲市场。

综上所述,欧盟市场对小米而言绝非简单的销售目的地,而是关乎其全球战略布局、品牌高端化和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战场。正因如此,欧盟以市场准入为杠杆推行的《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对小米形成的压力远超过一般性的法规合规要求,直接触及企业的核心商业利益和战略发展空间。

尽管有解读认为,欧盟的《禁止强迫劳动法案》是构建贸易壁垒的一种方式,但平心而论,中国的法律就可以随意践踏吗?通过违反劳动法而获得竞争优势,构成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从这个角度讲,欧盟法案也是针对不正当竞争的一记重锤。不能否认的是,法案并不是针对某一家中国企业,因为欧洲本土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同样处于法案监管之下。

感谢您的阅读!ESG从业者或对此有兴趣的研究者、投资者,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申请加入我们社群。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7393.html

(0)
联合网的头像联合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5:48
下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5:49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发文回应白宫美联社记者“禁入令”获法院支持!美联社:失望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一联邦上诉法院6日裁定,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愿意,允许白宫继续禁止美联社记者进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海湖庄园和“空军一号”总统专机采访。 上诉法院说,做出这一裁决基于白宫的一些空间可以不对更广泛的公众或大型媒体群体开放,因此白宫可以选择接纳哪些记者。 此前一名地区法院法官曾阻止特朗普政府将美联社记者排除在外。 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媒体发文庆祝:“…

    2025年6月7日
    2300
  • 蔚来迎来弯道时刻

    “最低的谷底已经在今年一季度过去了。”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发布次日,李斌在接受多家媒体访谈时提到。 对一季度的财务表现,蔚来已有预期。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一季度本就是销售淡季,难以延续四季度的涨势;二是财报周期正值蔚来内部调整时期,部分调整成效未能释放;再者,一季度蔚来产品尚未焕新,新产品势能仍有保留。 在访谈过程中,李斌没有回避蔚来的财务情况,也深知蔚…

    2025年6月6日
    1800
  • 京东,再次上热搜!快递员入职13年工资100多万元

    4月28日,话题“快递员入职京东13年工资共100多万”冲上热搜。 据报道,4月27日,安徽一名45岁京东快递员自曝收入。 他发视频表示,自己入职京东13年工资税后共计100多万元,五险一金缴费基数8045元,从未断缴或拖欠工资,早就签了无固定期限合同,“京东给了我体面的生活!” 近期,京东正在加快外卖业务布局,外卖骑手招募迎来提速。就在昨日,京东还发布了《…

    2025年4月28日
    4100
  • 大厂正在将AI广告带入“伪人”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面AI,作者:李炤锋,题图来自:AI生成 在上周举行的戛纳国际创意节上,TikTok推出全新的AI广告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上传图片或一个简短的文字prompt,进而生成一个5秒钟的广告视频。 无独有偶,Meta上周宣布升级图像转视频广告工具,允许营销人员利用AI将产品图片转化为多场景视频广告。广告主最多可上传20张图片来创建视频,并可添…

    2025年6月25日
    1300
  • 东阿阿胶罕见闪崩跌停!一季度应收账款激增4.6亿元,经营现金流恶化

    东阿阿胶(000423)一季度虽实现账面营收净利双增,但经营现金流恶化、应收账款暴增等隐忧也开始浮现。一季报披露的次日(4月28日),东阿阿胶股价大幅低开后迅速走低,最终封死跌停板。截至4月30日收盘报54.41元/股,总市值350.39亿元。 东阿阿胶1996年7月上市,主要从事阿胶和阿胶系列及其他中成药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阿胶…

    2025年5月1日
    5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