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欧盟,加班是一种风险

小米在欧盟,加班是一种风险

出品|联合网ESG组

作者|胡巍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32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雇佣关系

4月下旬,小米公司因内部工时管理政策突然成为舆论焦点。

多位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爆料称,小米实行严格的工时排名制度,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得低于11.5小时,对于单日工作时间低于8小时的情况,员工必须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解释。

据九派财经报道:小米手机部不同部门对工时的要求存在差异,但普遍偏高,“日均工时要求低的组是10.5小时;有的组甚至要求日均14、15个小时”,这些要求大多以口头形式传达。一位员工透露,尽管平均工时达到12小时,但因为排名靠后,仍然被领导约谈。外包员工同样受到严格管控——他们被要求每天必须待满11个小时,不足者次日就会被约谈,“如果经常不满11小时,外包员工随时可能被开除”。

一位小米员工告诉联合网ESG组,相关报道基本属实;超长的工时制始于去年4月,先是总公司会议决定实施,再口头传达到各地分公司。

一位员工表示,加班不分业务线,但汽车业务比手机更忙,“基本要到9105(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每周工作5天)了”。此外,他还认为,大多数加班其实只是无效的熬工时,“工作量是否饱和要看项目节点,一年也就在那几个旗舰项目时真正忙碌”。

从《劳动法》角度看,小米的工时政策明显存在合规问题。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中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即便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每月累计加班时间也不得超过36小时。小米的日均11.5小时工时,意味着员工每周工作时间可能高达57.5小时(按5天计算),远超法定上限。

实行工时排名制度,构成变相的“末位淘汰”。而最高法院在2016年就已明确,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劳动法规定。

此外,小米通过口头传达而非书面文件规定超长工时的做法,如果属实,反映出企业有意规避留下违法证据,这种"不留痕迹"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

截至发稿,小米官方尚未对此事件做出正式回应。若爆料内容属实,小米不仅面临违反中国劳动法的风险,考虑到其在欧洲市场的业务布局和欧盟最新劳工立法,加班还可能触发更复杂的国际合规问题

拦路虎:《禁止强迫劳动法案》

欧盟于2024年12月通过的《禁止强迫劳动法案》(下称“法案”),核心要义在于全面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进口或出口任何涉及“强迫劳动”环节的产品,适用范围覆盖所有行业及供应链各阶段,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或产品类型。

法案对“强迫劳动”的定义极为宽泛。值得注意的是,它将超时工作视为强迫劳动的指标之一——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或每周超过40小时的情况均可能被认定为强迫劳动。

法案对“强迫劳动”的界定不仅包括非自愿的强制劳动,还延伸至“过度加班”行为。例如,欧盟《工作时间指令》(Directive 2003/88/EC)规定,员工每周工时不得超过48小时(含自愿加班),且每日必须保证连续11小时休息时间。

国际劳工组织(ILO)关于强迫劳动的指标为法案提供了具体判断依据。其2012年发布的11项强迫劳动指标中,除过度加班外,还包括乘人之危、欺诈、限制行动自由、隔离措施、身体及性暴力、恐吓与威胁、扣留身份证明文件、拖扣工资、债役、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这些标准使得法案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企业难以通过表面合规来规避实质审查。

中国已于2022年4月批准了ILO关于强迫劳动的第29号公约和《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第105号)。2024年中国修订的《劳动法》也加强了对超时工作的监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这些国内政策变化客观上为中国企业适应欧盟标准提供了制度基础,内外因素共同推动着中国职场文化的转型。

合规风险可能对小米的欧洲业务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爆料信息,小米部分部门要求员工日均工作10.5至15小时,日均工时达11.5小时。这一数字远超欧盟法案认定的"强迫劳动"阈值。即使这些加班行为在形式上表现为员工“自愿”,但按照欧盟标准仍可能被视为违法。

工时排名机制尤其值得警惕。通过将员工的工作时长与绩效评估直接挂钩,对“落后”员工进行约谈甚至劝退,这种管理方式实质上构成了欧盟法案所禁止的“恐吓与威胁”手段。

ILO也明确将“通过恐吓与威胁强迫劳动者超时工作”列为强迫劳动的判断标准之一。要求低于8小时工时的员工提交书面解释的做法,同样可能被视为一种变相的心理压迫,增加员工的无形压力。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小米政策中的请假惩罚机制。据媒体报道,员工一个月只要请假一天,“就需要额外加班补回日均工时”。这种规定符合ILO指标中的“债役”特征——即通过制造“工时债务”来限制员工的自由选择权。

证据留存方式也是评估违规风险的重要因素。按照媒体援引的说法,超长工时要求大多是“领导口头要求,不会留下痕迹”。这种刻意规避书面记录的做法,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潜在法律风险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可能在欧盟调查时成为不利因素——执法机构可能将这种“无痕管理”解读为有意隐瞒违规行为的证据,欧盟在实施指南中很可能要求企业自证清白,提供系统、透明的工时记录作为合规证明。

欧盟对"强迫劳动"的认定采取整体评估方法,不会孤立地看待单一指标。即使小米能够辩解其员工确实"自愿"加班,但结合工时排名、请假惩罚、外包员工的高压管理等多项政策,欧盟执法机构仍可能认定存在系统性强迫劳动风险。

小米面临的挑战还在于其供应链的复杂性。欧盟法案不仅针对直接出口欧盟的企业,还要求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审查;若产品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强迫劳动嫌疑,整条产业链的出口都可能受阻。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小米连自己都管不住,谈何资格去要求上游供应商遵守劳动法?

不可放弃的欧盟市场

若欧盟官方将小米产品与强迫劳动关联,其多年来在欧洲建立的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可能迅速被“血汗工厂”、“剥削劳工”等负面标签所取代,而这些标签恰恰是欧洲消费者十分在意的。

更直接的冲击体现在产品市场准入方面。根据法案规定,任何被认定涉及强迫劳动的产品将被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进口或出口。小米手机及其生态链产品若无法证明其生产全过程(包括供应链各环节)符合欧盟工时标准,可能面临被强制下架的风险。

与单纯的市场竞争不同,法规导致的市场退出往往更为突然和彻底,留给企业调整的时间与空间极为有限。

但欧盟市场对小米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近年来,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常年达到15%,这一比例在竞争激烈的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堪称亮眼。欧洲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重视,与小米的市场定位高度契合,使其成为中国手机品牌在欧洲的成功典范之一。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欧盟市场具有特殊意义——它占全球高端制造业需求的30%以上份额。失去欧盟市场不仅意味着直接的销售收入损失,更可能导致企业被排除在全球高端产业链之外。

与不确定性极强的美国市场相比,欧洲对各类手机品牌的开放度更高,没有明显的贸易壁垒。与新兴市场相比,欧洲消费者的购买力又能提供更稳定的利润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欧盟市场的雄心并不局限在手机方面,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曾公开表示,小米汽车计划在2027年正式进军海外市场。据媒体报道,慕尼黑将成为小米电动汽车欧洲研发中心的所在地,该中心将专注于高性能电动汽车的开发,并计划推出SU7的运动版本,进军欧洲市场。

综上所述,欧盟市场对小米而言绝非简单的销售目的地,而是关乎其全球战略布局、品牌高端化和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战场。正因如此,欧盟以市场准入为杠杆推行的《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对小米形成的压力远超过一般性的法规合规要求,直接触及企业的核心商业利益和战略发展空间。

尽管有解读认为,欧盟的《禁止强迫劳动法案》是构建贸易壁垒的一种方式,但平心而论,中国的法律就可以随意践踏吗?通过违反劳动法而获得竞争优势,构成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从这个角度讲,欧盟法案也是针对不正当竞争的一记重锤。不能否认的是,法案并不是针对某一家中国企业,因为欧洲本土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同样处于法案监管之下。

感谢您的阅读!ESG从业者或对此有兴趣的研究者、投资者,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申请加入我们社群。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7393.html

(0)
联合网的头像联合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5:48
下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5:49

相关推荐

  • “百镜大战”激烈上演,深圳剑指“全球AI眼镜第一城”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陈小慧 最近,AI眼镜密集迎来新进展。 5月22日,在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上,雷鸟创新、荣耀、立讯精密、博士眼镜、深圳市眼科医院等上下游企业及机构联合发起的深圳市AI眼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华为5月19日召开的新品发布会上,其官宣新品中就包含了“智能眼镜”。 5月21日,在全球开发者大会Goo…

    2025年5月23日
    5300
  • 字节选择背水一战

    出品|联合网黄青春频道 作者|商业消费主笔黄青春 头图|视觉中国 字节跳动 CEO 梁汝波首次公开站台,给了豆包。 6 月 11 日,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开了一场发布会,现场数位拿着号码牌的媒体硬是因为主会场人数爆满被拒之门外 20分钟,即便字节跳动公关竭力与现场安保交涉两轮,对讲机那头的负责人仍然不为所动,严格遵守出一进一的规则,导致主会场内很多火山员工为…

    2025年6月14日
    1900
  • IPO雷达|能之光毛利率大涨真实性被连续追问!监管关注财务内控不规范整改情况

    北交所官网信息显示,日前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之光”)回复了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北交所关注的问题有业绩大幅增长合理性及持续性、2023年毛利率大幅上涨的真实性及可持续性、关于子公司赣州能之光的持续经营能力等。 能之光是一家从事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据招股书,能之光部分客户在2023年、2024年上…

    2025年5月15日
    5800
  • 蘅东光收北交所二轮问询函:收入大幅增长真实性存疑,外销最高占比近九成等需核查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 蘅东光通讯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6日在北交所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该公司已收到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其收入大幅增长真实性,外销收入占比近九成,原材料大幅增长合理性及存货核查充分性等问题受到关注。 招股书显示,蘅东光聚焦于光通信领域无源光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无源光纤布线、无源内连光器件及相关配套业务三…

    2025年6月7日
    2300
  • 百亿世龙不是梦?世龙实业忙否认:没喊过这口号!公司曾收罚单今日摘帽

    ST世龙(002748)今日摘帽,公司股票简称变回“世龙实业”。在日前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表中,有投资者问:公司喊的口号,百亿世龙不是梦,具体有什么落实的方案?对此,世龙实业连忙否认:公司不存在您所述的“百亿市值”口号。 世龙实业进一步解释说,面对近几年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公司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共存。公司致力于着眼长远发展,辩证看待“危”与“机”,科…

    2025年5月22日
    4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