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3省挪用养老金超400亿元】7月9日消息,《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414.08亿元养老金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13省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甚至还指出,25省份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如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审计署方面明确表示,在过去一年的审计工作中,始终将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将其作为审计系统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着力点与重要抓手。在最新发布的《报告》里,于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情况板块,审计团队聚焦民生痛点,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与严谨的数据分析,着力揭示出部分困难群体、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等重点人群存在的漏保脱保问题,力求为民生保障筑牢坚实防线。406.26亿元养老金被挪用于“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2024年13省挪用养老金超400亿元
【2024年13省挪用养老金超400亿元】7月9日消息,《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414.08亿元养老金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13省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甚至还指出,25省份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如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审计署方面明确表示,在过去一年的审计工作中,始终将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将其作为审计系统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着力点与重要抓手。在最新发布的《报告》里,于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情况板块,审计团队聚焦民生痛点,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与严谨的数据分析,着力揭示出部分困难群体、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等重点人群存在的漏保脱保问题,力求为民生保障筑牢坚实防线。406.26亿元养老金被挪用于“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偿还政府债务,暴露出基层财政的脆弱性。据财政部数据,2023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40.74万亿元,部分县市偿债率超过100%。当财政收入难以覆盖刚性支出,养老金便成为“可挪用的优质资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资金沉淀在县级财政账户,缺乏省级统筹监管,为挪用提供了便利。但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实则是将民生风险转嫁给未来:据测算,每挪用1亿元养老金,可能导致10万名老年人晚年生活失去保障。
2.83万人通过伪造病历、篡改档案提前退休,骗取5.19亿元养老金,山西蒲县案例堪称典型:一名疾控中心职工档案被涂改14处,虚构工作经历提前退休,既领取养老金又在新单位任职。这一现象折射出三大漏洞:其一,档案审核流于形式,部分地区仍依赖纸质档案和人工核查,电子化率不足60%;其二,部门数据未打通,人社、卫健、公安等系统信息孤岛林立,难以实时比对;其三,惩罚力度过轻,根据现行规定,骗保者仅需退还资金并处2-5倍罚款,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
审计署将保障民生作为群众路线抓手,在报告中揭示困难群体漏保脱保问题,体现监督视角的深化。但审计的滞后性决定其难以根治顽疾:本次挪用行为多发生在2022-2023年,而审计报告发布时资金已流失。需建立“审计+大数据”的动态监管体系——如广东省试点养老保险基金智能监控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流向全程可溯,2023年拦截可疑支付1.2万笔,涉及金额超8亿元。同时,应推动养老金省级统筹向全国统筹升级,减少地方干预空间。
根治养老金乱象,需从三方面发力:法律层面,修订《社会保险法》,将挪用养老金入刑,参照贪污罪量刑标准;管理层面,建立“养老金财政专户”制度,要求地方将养老金结余上缴省级财政,按需申请使用;技术层面,2025年前实现全国养老保险数据“一网通办”,通过人脸识别、生物特征认证等技术杜绝虚假领取。参考德国养老保险制度,其通过立法明确联邦政府对地方养老金的兜底责任,近20年未发生大规模挪用事件,值得借鉴。
养老金是民众的“养命钱”,任何形式的挪用与骗取,都是对民生底线的挑战。当审计报告的数字转化为具体老人的生存困境,当“1岁工作”的荒诞照进现实,改革已刻不容缓。唯有以法律之剑斩断伸向养老金的黑手,以技术之盾筑牢资金安全防线,才能让“老有所养”不再是一句空话。
以上就是【2024年13省挪用养老金超400亿元】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佐伊经验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佐伊经验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