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记者陈燕青
尽管上半年IPO受理家数明显增加,但监管层对于IPO的审核依然严格。根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已有74家IPO公布被终止审核(包括撤回、终止注册),其中部分企业在过会或提交注册后还是终止了上市进程。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IPO整体仍将延续严监管态势。
6月28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开源证券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撤回)”。公告称,因开源证券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2022年7月,开源证券向证监会提交主板上市申请,2023年3月注册制平移后获深交所受理,2023年4月即收到审核问询,但直至终止前,开源证券始终未予回复。
开源证券终止IPO是全面注册制施行后第二家终止上市的券商。在此之前,华宝证券于去年6月撤单IPO。
根据记者梳理,今年被终止审核的公司中有超过20家此前已过会。如创业板IPO企业中集天达2023年5月26日通过上市委审核,但在今年3月27日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多家公司终止注册,包括美科股份、数智交院等。数智交院的IPO历程长达三年,自2021年12月24日申请获受理,2022年10月19日过会,2023年5月26日提交注册,最终未能完成注册。
还有公司因注册批文到期IPO告吹。6月26日,凯普林IPO注册批文失效,成为今年首家因批文失效致上市进程终止的企业。去年7家IPO企业因IPO批文失效最终未能顺利上市。核心原因主要涉及监管政策趋严、审核标准提高、诉讼及舆情风险、中介机构履职障碍等。
根据记者梳理,被终止审核的公司此前绝大多数都被交易所问询过。从交易所问询的情况来看,业绩稳定性、募投合理性、财务数据真实性、股权变动、关联交易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
如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要求佳源科技结合政策、市场规模、国家电网招标量、竞争优势、业务拓展等多方面因素说明营收快速增长且增速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并充分论证收入大幅增长的可持续性。
好博窗控经历两轮问询,第一轮问询涉及的内容包括业绩稳定性、业务模式、经销收入等。在第二轮问询中,业绩稳定性、业务模式、经销收入等问题被交易所提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有多家券商保荐人因IPO项目违规被监管重罚。5月23日,国泰海通因在中鼎恒盛IPO项目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被深交所给予通报批评处分,这也是其完成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后的首张投行业务罚单。
深交所指出,违规行为严重影响审核判断,反映出保荐机构未严格执行执业标准。除对国泰海通通报批评外,保荐代表人贾超、陈金科被暂停签字资格半年,涉及项目在5月23日至11月22日期间不予受理。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经有6名保荐代表人因IPO项目的保荐不力被叫停了保荐资格。
2月底,国元证券的保荐代表人徐明、马志涛因安芯电子IPO的违规被叫停保荐资格6个月。
3月,申万宏源的保荐代表人吴杏辉、雷晨予也紧接着被上交所处以6个月内不接受其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及信息披露文件的纪律处分。二人受罚则源于对国宏工具IPO的不审慎。
对于终止IPO审核,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分析称,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出于战略调整或其他内部考量,主动撤回了IPO申请;二是部分企业、中介机构因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而影响了IPO进程;三是由于在申报过程中被问询出一些较大的问题,企业和保荐人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读创,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