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一边倒,美团咋就这么不堪一击?

文:互联网江湖 刘致呈

最近,舆论场上骂美团的声音很多,而且是一边倒。

面对这个事,内心憋着一腔废话,本来想蹭个热点跟一篇,想想算了,极端民粹,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如今,稍稍消停了些,没憋住,还是来唠唠吧。

咱们先来聊一聊,美团为啥这么招黑?

只是单纯的因为压榨骑手跟商家吗?你看到的只是表象,只是情绪面,而不是基本面。

美团舆论基本面:短视频时代,"基础设施"没有"容错率"

有人说,最牛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基础设施。

成为基础设施,就有了商业世界里的"铸币权",现金流就能源源不断。

能成为基础设施的企业都很牛。

腾讯是社交的基础设施,阿里是生意的基础设施,美团、京东是商品与服务的基础设施,滴滴是出行的基础设施。他们哪个不是千亿、万亿估值。

问题是,代价是什么?

梁宁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面对基础设施我们都有某种"崇拜",觉得商业的最高目标就是成为基础设施,但其实企业成为基础设施也有禁锢。

这个禁锢,可能有很多种。

比如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保持技术竞争力,再比如前期投入周期很长,可能数年内没办法盈利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在舆论场上"基础设施"没有"容错率"。

这么多年以来,最容易发生舆情的企业,其实都是跟大众利益深度相关联的企业,都是社会属性很强的企业。

比如,做大病救助的"水滴筹"以及做外卖的美团。

第一次知道水滴筹这种模式,一时让我惊为天人:"原来公益还能这么做?"后来,水滴筹开始商业化,各种负面舆情随之而来。

在我看来,水滴筹商业化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儿(当然,水滴筹有些行为跑偏了),毕竟用商业的方式做公益,才是最持久,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的确能够帮助困难家庭,帮助有需要的人。

但事实上,一个公益属性越强的"基础设施",就越天然自带"舆情体质",而短视频时代的内容情绪化,则会是另外一个DeBUFF,助力舆论发酵情绪。

我一直有个观点:在图文时代,公关的主要工作是处理事儿,而短视频时代,处理情绪远比处理事儿要重要得多。

而短视频时代内容越来越情绪化,基础设施企业的"舆情体质"会被无限放大。

美团这波舆情也是一样。

这是由商业模式、业务结构,以及本身的强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美团是互联网巨头,是平台企业,核心是靠"规模效应"。

平台企业动辄服务数亿用户。业务触达用户的本来就很广、很深,也因此一点点负面的情绪,都可能会被迅速传播放大。

你看美团的财报里,外卖一直都是不怎么挣钱的业务,但外卖妥妥的是核心壁垒。

因此,美团有着全国最大的线下即时配送体系,几乎全国每个城市都有骑手站点,每天上千万的骑手跑单服务7亿用户。

数百万骑手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每一个小的负面情绪,乘以百万骑手、数亿用户也都是一股洪流。

基础设施的属性,决定了美团就是容易引发舆论危机,这是商业模式所决定的。每个企业都有问题,尤其是大企业,但是基础设施的企业,就是容易被放大。

实际上,"做好社会责任"这件事儿,是一个很主观的感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对于美团来说,解决了千万个骑手的工作问题,算不算是"做好社会责任"?从普通人的视角看得算,毕竟将来哪天失业了,还能送送外卖有个兜底。

美团面对基础设施这四个字,一如至尊宝之于紧箍咒,带上了法力无边,就是齐天大圣,商业场景延伸至吃喝玩乐、即时零售、可以满足各种高低频次的需求,商业天花板无远弗届。

但是要代价就是责任与牺牲。能做的,只有比常规大厂更为严苛的标准去约束自己,毕竟稍有不慎,就是加倍的反噬。

基础设施企业做"公关":业务的归业务,公关的归公关

美团在舆论层面一边倒,根上在于商业模式本身。直接原因在于公关层面,那么我们从公关维度来解读下,这波美团公关,打几分?

私下里跟几个做媒体、公关工作的朋友聊天,得出一个共识:美团公关岗位是所有大厂里面,难度最高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之一。

拿腾讯来说,作为基础设施,腾讯做公关是比美团要容易得多的。

腾讯基本不靠微信直接变现,而是以微信连接一切,把变现任务交给合作伙伴,自己则通过广告、游戏两大业务来赚钱。

另外,腾讯这样的企业已经"投行化",与普罗大众隔着一层距离,业务的社会性天然没有外卖业务那么强。

同样是电商平台,猫狗拼做公关也是要比美团更容易的。

虽然都是电商行业,但电商主要是卖货,卖货相对卖服务更标准化,而且单位区域内快递小哥的密度也远比外卖小哥更低,所以业务的社会性其实也没有美团那么强。

可以说,美团公关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天崩开局"。面对几乎一边倒的舆情,任何一个老媒体人、哪怕是三十公关经验的巨咖,都未必能做好,这苦差事换谁来都不好干。

面对这样的开局,在这场舆论风波里,美团是怎么应对的?

美团最近动作,100分给打个80分没问题,大面上没问题,没有因为公关操作不当造成二次舆论危机,这段时间美团发声似乎不够大,但其实并没有说错话。而且,从战术层面看,这个时候也不是大声说话的时候。有时候,面对泛滥的舆情,就好像面对正在气头上的媳妇儿,时机不对说什么都是错的。

美团的舆情,大多时候是与外卖业务相关的,是常年的积累的结果。

外卖业务频次高,规模大,舆论场上的爆发的情绪,也不是积累了一天两天的,这一次是集中爆发。

也因此,这种集中爆发的情绪也不是公关能解决的,已经超出公关范畴了。

从友商的角度来看,东哥带头出马,并不对位美团的公关部,舆论场看起来一边倒是正常的,毕竟,东哥能调动整个集团的资源和能力,而美团公关所能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这两种态势面对面打擂台,就好比85KG的拳手对阵110KG拳手,资源和能力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但是80并不意味着优秀,在策略上还是有提升的空间的。

美团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关策略太理性了。围绕事实做传播当然没错,但短视频时代,情绪永远大过理性。

好在美团已经开始调整了,最近,从美团骑手视频号上,骑手们逐渐开始亲自发声,比如杭州脑瘫妈妈等,不亲自下场,而是通过外卖员去间接发出自己的声音,用情绪化策略去处理情绪化危机。情绪上美团也有很多牌能打,后面怎么出牌就看公关部的水平了。

另外,公关策略永远只是术、只是器层面的维度,要从制度出发,这才是根源,我觉得美团最该完善的就是:基础设施企业做"公关":业务的归业务,公关的归公关,即便是做不到这么隔离,最起码也保证公关更多的自由度。

不少大厂而言,公关部门都是配合业务部门来开展工作的,这么做,很合理,正常逻辑层面,就该这样。

但是短板也很明显,因为业务是短视的,是具体的,是强KPI的,而公关工作是模糊的,是长期的,不能单一维度KPI去衡量的。

如果是常规企业这么做,也还好,因为即便业务翻车,公关擦个屁股,背个锅,后续也没那么大的反噬。但是基础设施类企业,一旦短视,反噬即便不立刻爆发,也会延迟,连本带利的爆发。

因此,基础设施类企业,给予公关部门更高的话语权,更高的自由度,更为长效的反馈周期,才能一定程度上,更高效的维护品牌形象。

舆论硝烟之后,外卖巨头不下牌桌

有人说,这波舆情这是美团的一次重大挑战,但其实,美团经历过不少的"重大挑战"。

美团历史上,出现过四波。

第一波是在"百团大战"时期。

当时美团还寂寂无闻,而朱啸虎投的团购项目已经走到了IPO前夜。后来呢?百团大战美团还是跑了出来。天眼查APP显示:2018年美团于港股上市。

舆论一边倒,美团咋就这么不堪一击?

第二波是前些年阿里本地生活集团组团,进军本地生活。

当时支付宝全面改版,阿里本地生活战略提级。本地生活的市场格局依旧没怎么变。

第三波是抖音入局。

抖音手里的王牌是流量,当年美团做本地生活靠的就是入口,是流量王牌。从21年到现在,抖音的攻势,美团也守住了。

目前是第四波,京东带着自身的配送能力以及舆论优势入局。

有玩家不断入局这个赛道,是一件好事儿。

一方面,打破组织惰性,团队也能找到新的凝聚力。

美团早就已经成为巨头,今天的美团不怕竞争对手,怕的是没有竞争对手。

你看,腾讯投化之后,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对手,于是这些年一直被诟病创新能力不足,再比如百度,谷歌退出中国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百度在事实上没有了竞争对手,你再看看现在的百度.....

这其实就是商业组织天然的惰性。

不断地有强大的对手出现,有助于美团打破这样的惰性。

另一方面,激发活力,打破旧边界,建立新边界。

搜索跟外卖,天然就有垄断倾向,需要有对手来不断刺激业务生态,打破旧边界,建立新边界。百度、美团又是绝对的行业头部企业,客观上也需要与自身的头部属性做抗争。

不过,与搜索行业不同,外卖这个行业,本质上是服务零售与电商零售,头部企业的能力边界越大,就越容易与其他行业重叠。

也因此,本地生活领域一直都在打一场巨头之间"无限战争"。

无限战争,也并非真的要一直打下去,一旦打破旧的平衡,新的平衡就会建立起来。

就像一战打完签订凡尔赛合约,二战打完签订雅尔塔体系那样,今天的美团与京东交手,行业处在一个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循环中。

其实,商业的本质就是一种平衡。

业务与公关平衡,营收与成本平衡,需求与供给平衡。玩这样的平衡术,对巨头来说并不是难事,零售也好、外卖也罢,皆是如此,巨头永远不会下牌桌。

接下来,巨头们还有怎样的牌要打?

值得期待。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蓝鲸新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8397.html

(0)
蓝鲸新闻的头像蓝鲸新闻
上一篇 2025年5月2日 下午3:01
下一篇 2025年5月2日 下午3:01

相关推荐

  • 老字号张小泉“剪不断”债务危机,MCN集团3.6亿元趁机入股

    文|《投资者网》谢莹洁 在传统刀剪行业深耕多年的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张小泉",301055.SZ),近期因大股东债务问题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最近,"张小泉集团及法人等被执行31.3亿"的话题冲上热搜。 截至目前,张小泉集团被执行总金额高达39.05亿元,随之而来的,是法人张樟生被19次"限高",质押股份比例更是高达99.9%,上市公司50.19%的…

    2025年6月3日
    4300
  • 飙涨240%!

    自今日(6月1日)起,我国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五个南美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免签政策频出带火了“中国游”,上海以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现代化气息,深深吸引着外国游客。 总台央视记者 王羽翔:这里是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入境大厅,随着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这里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全球旅客免签落地上海,探访中国。 秘鲁游客:免签政策非常有帮助…

    2025年6月2日
    4300
  • “特厨隋坡”一条广告提成仅500元,MCN变成了“坏生意”

    蓝鲸新闻5月19日讯(记者 汤诗韵)特厨隋坡与前MCN合约终止一事引发的舆论风波还在继续。18日晚间,有博主爆出助理称隋坡接一条商单的提成是500块。而第三方数据显示,涉事账号的商单报价大约在5-7万左右。达人与MCN之间的纠纷屡见不鲜,利益分配不均是此次风波的核心矛盾吗? 特厨的广告一条6万?隋坡与前MCN风波始末 2024年12月开始,在全网拥有超过40…

    2025年5月20日
    7100
  • 淘宝宣布:提前上线

    5月2日,淘宝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淘宝闪购”提前全国全量上线。今日起,全国用户可在“淘宝闪购”中领取大额红包点外卖。 图片来源:@淘宝 此前,4月30日,淘宝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以“闪购”的一级入口形式展示,首日在50个城市上线,原定于5月6日推广至全国。 目前,“淘宝闪购”中,主要包括美食外卖、超市便利、买…

    2025年5月2日
    6200
  • 巴西总统卢拉抵京点赞 中巴关系迎来强劲新引擎

    北京时间5月10日晚,巴西总统卢拉抵达北京,开启其就任以来的第六次访华之旅。这是他首次在习近平主席任内进行国事访问,也是中巴关系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此次访问不仅承载着两国深化合作的共同期待,更在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展现出发展中大国间携手应对挑战、共创未来的战略意义。 卢拉此行的背景值得深思。作为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近年来面临经济增长乏力…

    2025年5月12日
    3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