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第一股”有力竞争者云知声四度递表终迎港股聆讯,“大模型叙事”能打动资本市场吗?

“AGI第一股”有力竞争者云知声四度递表终迎港股聆讯,“大模型叙事”能打动资本市场吗?

蓝鲸新闻6月15日讯(记者 武静静)日前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正式向资本市场迈出关键一步。此次IPO由中金公司与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若顺利完成后续发行流程,公司有望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被市场视作"AGI第一股"的有力竞争者。

成立于2012年的云知声诞生于深度学习技术兴起之初,最初专注于语音AI技术,并在车载语音、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垂直场景积累了落地经验。随着大模型技术引发AI行业范式转移,云知声也持续推进自身技术体系的演进,将能力从语音拓展至多模态,逐步构建起包括Atlas AI基础设施、云知大脑及AI应用解决方案在内的全栈式能力架构。

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4年收入计算,云知声是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0.6%。其中,在生活类AI解决方案领域,公司位列全国第三;在医疗AI服务及解决方案领域,排名第四。

纵观云知声的上市历程,并不平坦。早在2020年,公司曾向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后主动撤回。此后,云知声分别于2023年6月27日、2024年3月15日和2025年3月30日三次递表港交所,终于迎来关键进展。

不过,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也显示,在经济增长和客户需求持续演变的推动下,中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正快速扩张:从2019年的4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80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7%。预计到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17万亿元,2024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提升至36.7%。这一趋势下,不仅为AI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也对其技术更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也意味着,在大模型驱动的新一轮技术跃迁中,上一代深度学习架构下成长起来的AI公司,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快速适应范式转移。云知声亦面临这一挑战。具体来看,大模型技术的快速推进正在重塑人工智能行业的产品结构与竞争格局。如何利用自身积累,在新一代大模型浪潮中重构产品竞争力、提升客户留存和业务可持续性,将成为云知声未来发展的关键拐点。

大模型风口下转型:从语音交互到多模态大模型

云知声于2018年即推出基于BERT的首个大语言模型 UniCore,成为核心平台"云知大脑"的技术基座。2023年发布自研大模型"山海",山海大模型参数规模达 600亿,成为云知大脑的新核心算法模型。目前,公司正向通用能力+行业专业知识融合发展,覆盖更多垂直场景需求。

根据其招股书,云知声2022年至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6亿元、7.27亿元和9.39亿元;同期毛利为2.4亿元、2.95亿元和3.64亿元。从收入结构来看,云知声主要围绕"智慧生活"与"智慧医疗"两大核心场景推进AI技术的落地,已形成较为清晰的业务版图。

其中,智慧生活业务是公司的营收支柱。云知声长期深耕语音识别与语音交互技术,其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车载语音、智慧交通、金融服务和物联网等多个场景,客户包括中国大型保险集团、深圳地铁20号线、厦门软件园等。2022年至2024年,该板块收入分别为4.9亿元、5.8亿元和7.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始终维持在约80%,是公司当前增长的核心动力。

云知声还向开发者和企业开放其大语言模型能力,提供API接口、嵌入式AI芯片和IoT模组等产品。

目前智慧医疗正逐渐成长为云知声的"第二增长曲线"。公司为医疗机构提供语音电子病历、智能导诊、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及医保支付管理等AI解决方案,服务对象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近500家医院。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收入从1.1亿元增长至2.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由18.9%上升至21.2%,展现出持续扩张势头。

不过,医疗业务在客户留存方面面临一定挑战。2022至2024年,医疗客户数量基本稳定在165至167家之间,但客户留存率逐年下滑,分别为70.4%、64.8%、53.3%,反映出在AI医疗服务更新周期较快、技术更替频繁背景下,客户黏性仍待加强。

连年亏损,持续在盈利"迷雾"中寻路

从云知声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到,自成立以来,公司已完成了11轮融资,共有超过30家投资机构参与,最近一轮融资发生在2023年6月。股东阵容包括启明创投、挚信资本、中网投、京东、高通、中金等知名机构。其中,创始人黄伟持有公司34%的股权,是第一大股东。

作为一家AI企业,云知声同样面临行业普遍存在的"高研发、难盈利"困境。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2.87亿元、2.86亿元和3.7亿元,连续三年占营收比例超过30%,反映出其对技术积累与产品研发的高度依赖。

高强度研发投入的代价也显而易见。同期,云知声净亏损分别为3.75亿元、3.76亿元和4.54亿元,亏损规模逐年扩大。尽管公司在大模型方向已有布局,但截至2023年底,其大模型相关业务收入仅为1670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不到2.3%,商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如何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和落地场景实现变现,是当前AI公司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一位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人告诉蓝鲸科技,他指出,"AI企业研发投入巨大,战略性亏损是可以接受的,但资本市场终究以利润为导向,不可能长期容忍持续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云知声较早布局芯片自研。根据招股书披露,2023年公司共提供约1300万颗消费级AI芯片,同时通过NPU IP授权将车载芯片推向商业化,并投入实际应用。这一举措在行业内较为罕见,也显示出其打造"软硬一体"能力的战略意图。

不过,自研芯片虽能增强技术壁垒,却也意味着更重的研发和资金负担。在尚未实现盈利的背景下,这类长期投入是否能带来可持续回报,仍需市场检验。

有业内人士认为,云知声选择在当前节点冲刺上市,也是一种战略选择。"资本可以接受公司短期亏损,但不能接受公司长期不上市。如果迟迟无法登陆资本市场,再叠加持续亏损,企业的增长势头终将受到限制。"前述业内人士说道。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蓝鲸新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18324.html

(0)
蓝鲸新闻的头像蓝鲸新闻
上一篇 2025年6月15日 下午3:02
下一篇 2025年6月15日 下午3:02

相关推荐

  • 电池江湖的“硅谷悖论”:宁德时代为何越成功越焦虑?

    文|韭菜财经v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动力电池产业正经历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的双重变革。 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完成了从行业新秀到万亿帝国的蜕变。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电动汽车(含纯电、插电混动、油电混动)用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894.4GWh,…

    2025年4月18日
    8000
  • 从调料算力:莲花控股的“味精+GPU”能炒出什么菜?

    作者 | 趣解商业 李白玉 "莲花味精濒临破产,只剩下一栋办公楼,老板儿子含泪直播,仅1人观看。"近期,一些关于莲花味精的谣言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莲花控股方面迅速回应:"我们现在挺好的,公司很火爆,那些都是博眼球的谣言。"实际上,与网络流传的"濒临破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莲花控股出色的业绩表现。 图源:微博截图 4月6日晚,莲花控股(600…

    2025年4月16日
    13800
  • 巴空军基地遭印导弹袭击 火光冲天,巴方誓言报复并击落多架印军战机

      2025年5月10日凌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拉瓦尔品第的努尔汗空军基地遭到印度导弹袭击。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乔杜里证实了此次袭击,并表示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整个区域陷入一片混乱。   据报道,此次袭击发生在当地时间凌晨2时左右,巴基斯坦全国上下迅速进入紧急状态。目击者称,爆炸引发的巨大冲击波震碎了附近的建筑物玻璃,许多居民惊慌失措地逃离现…

    2025年5月10日
    10800
  • 日本多地发生无差别杀人事件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一、据日本媒体报道,近期日本社会恶性治安案件呈增加趋势。2024年12月以来福冈县北九州市、长野县长野市、岐阜县岐阜市等地发生无差别杀人事件,多名无辜市民死伤。近两周,爱知县一宫市、东京都新宿区、埼玉县埼玉市等地先后发生以年轻女性为目标的凶杀案。此外,盗抢、跟踪、电信诈骗等案件时有发生,屡有中国公民受害。 据媒体报道,近期日本栃木县栃木市、岩手县盛冈市、埼玉…

    2025年4月18日
    11600
  • 赵丽颖新恋情曝光: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秘密

    5月14日,知名娱记张小寒爆料称赵丽颖与导演赵德胤疑似恋情升温。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热议,不仅因为赵丽颖作为85后一线花旦的公众影响力,还在于此次爆料提供了诸多细节,让这则绯闻更具可信度。 根据爆料内容,赵德胤近期频繁出入赵丽颖住所,并持有其家中门禁卡,甚至单独带赵丽颖的儿子“想想”外出游玩。从照片来看,赵德胤与“想想”互动自然,孩子对其毫无抗拒,反而表现出信任…

    2025年5月14日
    4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