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楠
编辑|袁斯来
近年来,传统家电行业发展走向瓶颈期,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其产品设计与功能形态已达高度成熟状态,销量浮动主要依靠存量市场的设备焕新或替换需求,新增用户规模停滞不前。
在竞争白热化的行业红海中,头部企业探索创新型品类无疑是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必然选择。其中,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与物理交互能力的具身智能,成为巨头打破产品迭代僵局、重构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方向。
自2024年以来,具身智能热度持续攀升,包括美的、海尔、海信等在内,陆续发布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动态。相较于创业公司,家电巨头坐拥资金、人才、场景三重优势,它们的加入也为具身赛道带来了更多变量与张力。
如今,美的已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并在不久前首次披露了其人形机器人样机,这款机器人可以完成握手、比心、跳舞、递水、打螺丝等动作,听懂语音指令并完成相应的操作。
美的人形机器人样机
36氪了解到,美的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主要涵盖两大方向,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家电机器人化创新。其中,人形机器人包括了机器人整机以及其核心零部件,如减速机、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自主研发。
从形态上看,美的的人形机器人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分为类人形的轮足式机器人和双足式的全人形。
面向工厂领域,美的与旗下库卡机器人联合研发了一款轮足式机器人,其底盘采用重型AGV技术,作业移动更稳定,可在工厂自动化产线中实现无缝集成。这款机器人瞄准几大应用场景,比如工厂设备运维、执行固定巡检任务,包括监测设备机油状态、消防设施安全性、工厂温湿度及噪音水平等;还有参与设备上下料、物料搬运等标准化作业流程。
过去美的共建有六家灯塔工厂,主要依托工业机器人推动智能制造自动化进程。官方数据显示,智能制造使得劳动生产率已经提高了28%,降低14%单位成本,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0%。
引入人形机器人后,美的计划进一步提升制造环节的柔性化与自动化水平。以打螺丝场景为例,当前人形机器人作业效率已基本与产线工人持平,通过差异化产品结构设计,将持续探索生产效率提升路径,推动工厂综合成本(TCO)优化。
面向零售门店场景,预计下半年美的人形机器人将到门店端执行产品介绍、派发礼品、制作并递送咖啡等,为线下门店增强体验感并实现引流效果。此外,美的集团与库卡联合研发的类人形机器人将于今年5月进入美的旗下数智化工厂开工。
美的人形机器人样机
而在核心家电业务端,美的中央研究院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奚伟指出,家电智能化、机器人化将是未来家电产业的一大趋势。
当前行业发展面临双重瓶颈,一方面,传统家电聚焦性能参数的迭代创新空间日益收窄;另一方面,智能家居长期围绕IOT技术实现设备互联,却始终停留在 “被动响应指令” 的初级阶段,难以满足用户对主动服务的深层需求。
“家电机器人化的本质,是通过引入智能化功能,将传统家电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奚伟说。
奚伟告诉36氪,当前家电机器人化的实现仍面临三大技术挑战:一是传感器的局限性,现有传感器类型与精度不足以构建完整的家庭场景感知网络;其次是边端算力与推理能力的不足,复杂决策逻辑需要依赖机器人大脑或大模型技术突破本地化计算瓶颈;此外还有机器人技术的场景适配问题,机械结构设计与运动控制能力尚未深度融入家电产品。
针对上述痛点,美的也有系统性技术布局,比如在算法层已发布美言大模型,在智能体技术方面正在研发技术平台HomeAgent(美伴),实现自然语言处理与家庭场景决策的深度融合;算力基建方面,针对不同家庭场景以及对 AI 的需求,带来低算力、中算力、高算力差异化配置的系列化平台;接着是家电机器人化技术,推进多模态感知技术,以及更智能化、结构化、机器人化的相关设计,推出Homebots产品矩阵。
据官方2月披露数据显示,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营收已突破300亿元。
奚伟表示,美的计划先将具备基础具身智能的载体推向家庭场景,推动家电与机器人化技术融合,推出具身智能家电产品矩阵,如具身智能冰箱、具身智能烤箱、具身智能扫地机等。同时,基于未来家居生态的终极形态,在实现家电具身智能化的基础上,引入类人形或全人形机器人等新的智能载体,承担地面清洁、衣物洗涤、物品整理、餐食烹饪等多种日常家务任务。
当这些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家电协同工作时,将构建起一个高效、便捷、智能的未来家居生态系统。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