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度纪 刘曳
当你在抖音、快手东拼西凑追完一部短剧后,打开社交平台后就会发现大数据已经准备了"短剧投资,xxx元开启财富之路,一次投资,循环买剧,永久收益"的帖子。
外面的人都想往短剧行业钻,毕竟,这个行业号称"单日流水破百万,每月进帐4个小目标"。而在"年轻人月薪跌回3000"和"短剧演员日薪3万"的标题同时冲上热搜时,任何一个投资项目加上"短剧"两个字,听起来都靠谱不少。
不少人在社交平台的评论区询问"怎么做,带带我",生怕错过这转瞬即逝的时代风口。
但比投资者嗅觉更灵敏的是杀猪盘。这些"屠夫"们精准拿捏了受害者的心理:热门的短剧项目只是外壳,"一本万利"的暴富幻想是钩子,本质上却是百试百灵的庞氏骗局。
推广到传销:
资金盘不会崩在自己手里
深夜1点半,胡婧东拼西凑看完最新的大热短剧,没想到结尾部分还是要付费。她咬咬牙从短视频平台退出,准备刷一刷小红书睡觉。
没想到刚刷新首页,就出现一条"短剧投资,一次投资,循环买剧,永久收益"的帖子。
这是元点短剧最新推出的"短剧推广项目",花6元成为App会员可享受免费看剧和短剧版权投资权益;再花200元购买一部短剧版权,每天可以获得该短剧0.5%-2%的收益。
元点app首页
反正自己也爱看短剧,专门充一部短剧也得五六十,这项目可划算多了。胡婧赶紧在评论区扣"1"。
博主立马把她拉进小红书群,给她一个链接让她输入邀请码下载元点短剧App。博主告诉胡婧,元点短剧App现在还是个新平台,越早加入收益越快;投资越多收益越多,还晒出了自己的消费充值和每日进账流水。
元点App安装流程
本着先试试水的心态,胡婧充了6块钱会员,花200元买了一部短剧版权。
博主即胡婧推荐人把她拉进一个叫"元点短视频推广-星火燎原Team"的微信群。群里每个人的头像都是海马体公式照,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哪个大厂高管群。每个人的名字都是金、(银、铜)元宝+推荐人+地区+本人名字。
推广微信群
金银铜元宝是元点短剧的晋升机制。宣传资料介绍,投资者推荐的用户购买版权后,投资者可以获取直推用户收益的10%和间推用户收益的5%。成为最高等级的团队用户后,月入十万不在话下。
短剧的宣传推广海报
胡婧本意只想能免费看剧,月入十万对她来说太遥远了,她不敢去奢望。
可没想到花200元买下的短剧版权竟然真给她带来了收益,从几分到几毛、1元,再到2、3元,最高还得过5元。果真如群名星火燎原一样,这小小的收益燎起了胡婧赚钱的欲望,
她每天早晨一睁眼就是打开元点短剧App看后台收益,也更关注星火燎原群里的信息。不少人在群里发自己的后台收益,有几十的,几百的,还有好几个金元宝日进流水一千多。
做短剧竟然真能发财,胡婧还是有点半信半疑。正巧她的推荐人过来私聊她了解情况,问最近的进账流水。
"短剧现在是时代风口,你抓住这阵风哪怕就猛赚几个月,也抵得上你好几年的工资",推荐人的话彻底把胡婧心底的小火苗点燃:我们这批吃尽了"时代黑利"的九零后,这辈子还能再遇到几个风口。
她狠狠心又花了一千多买了几部觉得还不错的短剧版权,可收益依旧平均在1元出头。
后台收益
"光买短剧版权可不够,你还得去社交平台发帖吸引新用户。新用户用你的推荐码下载App花钱后,你就能得到相应提成。"推荐人鼓励胡婧去小红书发帖,说小红书上都是会花钱的精准客户。
胡婧按照推荐人的指示去做,果然吸引了两三个用户。每一个用户花200元买下一部短剧版权后,她就能进账20元。
这突如其来的收益激励了胡婧,拉用户可比坐等版权收益赚多了。她开始集中精力拉新,每天花费比上班还多的时间去发帖子,回复网友询问,推荐网友下载App。
但大部分网友是看热闹,有时候回复了十几个人,下载并充值的也没有一个,三四天有个直推用户充值已经算不错的,付出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正值315打假,央视点名了元点短剧,App也突然打不开了,可胡婧赚的钱还没有提出来。
这时候,胡婧已经大概了解这个"短剧推广"项目是个怎么回事:版权投资只是个幌子,真正的收益还是在于拉人头。
胡婧现在已经退了群,只能寄希望于4月份软件能重新启动,她好继续免费看剧。
推广到投资,杀猪盘上演了一场暴富爽剧
反观李磊婷可没有胡婧这么幸运,她被推荐人拉入另一个天天短剧项目微信群后,群主极力邀请李磊婷介绍自己并展示充值数额。
天天短剧首页
"李磊婷,宝妈,充值500元。"
话音一落,群友热烈给她回应,说她眼光真好,这个App公司之前是做横屏的,拍过几个院线电影,拍短剧就是做福利带大家发财,现在上车稳吃肉。
短剧推广交流群
短剧推广群里,群主都会每天都会组织群友聊天,分享今日收益、赚钱心得等。李磊婷初来乍到只敢潜水,偶尔发几个表情包。殊不知,这每晚的夜聊就是在筛选"杀猪对象",发言的服从性高的,都是后面待宰的重点对象。
管理员偶尔会发项目创始人即制片人在横店拍短剧的照片,以及团队上线的短剧流水,有些短剧单日充值就破百万,一个月几千万都是基本操作。李磊婷看到这些截图惊地咋舌,只知道拍短剧赚钱,没想到竟然这么赚钱。
"2024年春节期间,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霸屏热榜,该剧一共82集,网传只拍了10天,投入8万元,上线当日充值就超过了2000万。"
群主把这条行业信息发到群里时,顺带还带了一条自己公司上线短剧的收入情况,该短剧上前一个月充值也破2000万。
"我们公司下一部短剧正在筹备中,想要投资的私聊我,仅限前10人。"
第二天早上起来,群聊里有7、8个群友发出自己的投资金额截图,从3000-5万不等。这些金额截图刺激着李磊婷的神经,一股冲动驱使着她点开了群主的对话框。
群主看出了李磊婷想要投资赚钱的欲望,说可以给她垫资1000元先入股,一个月后给她分红。李磊婷一个月后果真收到了2000元的分红,这笔意外之财让她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想法。
这次的投资肯定是靠谱的,李磊婷能在网上搜到这个App的背景——天天短剧,上市公司映宇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App,该公司在2018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业务涵盖直播、相亲、微短剧、社交四大板块。
天天短剧App页内显示
群主甚至愿意为自己垫资入股,但殊不知这些垫的钱就是她之前零零散散充在App里的钱罢了。
团队第二次筹拍短剧时,她直接了当地入股了6万。
群主说她是第三个投资这部短剧的股东,哪怕后来的人入股10万赚得都没她多。群主当天还给她发了一份投资人合同,这下李磊婷心里是相当踏实了。
拍摄期间,全部投资人都去横店里每人扮演了一个角色,李磊婷饰演的是女二号的小丫鬟,出镜了还有一句台词。
这种和大荧幕一样的逻辑,幕后大佬去过电影里打酱油过下戏瘾,更加让她对这个项目深信不疑。
李磊婷去横店拍摄古装剧
可等到短剧上线分红时所有管理人员都没了踪影,她天天在群里@团队给自己分红,团队都以该短剧还没有盈利在拖时间。
李磊婷现在已经被踢出群聊,目前还在和短剧团队扯皮。她和一起投资被骗的股东们拉了一个维权群,准备起诉映宇宙公司,没想到该公司旗下根本没有这个App。
回过神来的李磊婷意识到,这不就是最简单的杀猪盘套路吗。她这回终于用真金白银体会到那句"不是你聪明到不会被骗,是适合你的剧本还在路上"。
每个时代的骗局都有类似之处
如果说短剧投资这一行全是骗局,这话有点偏颇,毕竟这两年短剧确实火爆。
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2024年达到504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27年短剧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
但是每个行业都有二八定律,短剧这行更甚,10%的公司赚了行业90%的钱,剩下的团队大部分都是亏本。
因为短剧虽然制作成本低,但是投流成本相当高,这是内行人人皆知的,但是很多外行人不清楚,只看到了低成本高回报。比如短剧的制作流程有研发、制作、发行宣传、营销等环节,研发制作成本可能只占总成本的千分之一,剩下的成本全部都要放到宣传、营销环节。
这些投流成本屠夫们是绝对不会告知受害者的,他们只会说这部剧制作成本8万,利润8000万,用巨大的数字鸿沟刺激投资人的大脑皮层,让他们快速下决定,因为稍微慢一点投资人就要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老师正在群里给大家"上课"
短剧"杀猪"的这一套流程,其实破解起来并不难。
先用低门槛几百元筛选出爱看短剧、认知偏差、有点小钱且想赚钱的用户,这些用户天然分布在20-60岁的女性群体中,而且也是受骗的高发区。
再通过每晚的夜聊揣摩用户的经济情况,筛选出愿意参与聊天,服从性高的对象单独拉群,剔除"不认可项目,只想薅羊毛"的用户。
待筛选完毕后,项目创始人还会和用户们进行视频聊天,平均一周三次提高用户信任度,然后提出入股计划。
群里的大部分网友以及横店的演员都是为受骗者演的一出戏,更有甚者通过伪造公章、假合同、搭造虚假短剧播放平台,让受害者真假难辨。
受访者提供的短剧投资合同
这一套流程通常会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因为这些杀猪盘知道靠"短剧诈骗"是一锤子买卖,进度越慢目标群体越少,用户在网上稍微搜一搜就能对齐信息差。所以他们下手一般快准狠,最多两三个月就会卷钱跑路,而且诈骗的金额也不在少数,平均每人都在万元以上。
待受骗对象反应过来,他们会以还没回本、正在整改、投资要学会长期主义等一系列借口pua对方,好方便自己提桶跑路。有些团队甚至换个名字旧戏重演,反正也都是网友,连自己住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小红书网友评论
截止目前,315打假、自媒体披露都无法撼动一些人的思维局限,推广群还在源源不断进新人,主动向群主咨询推荐码,如何下载,什么时候开国新项目。
元点App推广新人群
也有不少受害者虽然知道短剧投资可能会被骗钱,但"沉没成本"已经付出,只能不停地洗脑自己是幸运儿。
毕竟短剧行业这么赚钱,万一呢?
他们被影视行业的泡沫迷了眼,带着贪小便宜的心态入局,被"一本万利"的暴富神话牵引,最终泡泡被戳破,钱包为自己的侥幸心理买了单。
不管是短剧推广还是投资,都是最经典的"庞氏骗局"。骗子们用短时间内的高投资回报作为卖点,然后把后投资者的钱作为盈利付给前面投资的人,来诱骗更多的人上当。
e租宝,昌世茶,再到如今的短剧推广投资,都是"庞氏骗局"的典型案例。只要稍微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名头一致,套路一致,就连受害人群都高度相似。
骗子们在空手套白狼,资金盘在拆东墙补西墙,这种"庞氏骗局"一直都有下一个受害者。在这个过程中,全然无辜的人固然存在,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那个跑得最快的幸运儿。
注: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蓝鲸新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