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被要求签名“放弃中考”,劝退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社会 | 2024-03-29| 16

央广网南阳3月29日消息(记者 张丽娜)近日,南阳市南召县一学生家长反映孩子收到学校发来“自愿放弃中考”的申请,该家长面对此问题询问网友意见。此事受到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质疑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故意劝退差生参与中考。

家长反映孩子收到学校发来“自愿放弃中考”的申请及网友跟评

27日凌晨,南阳市南召县教体局于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网友反映“学校给孩子发自愿放弃中考申请”的情况说明》,表示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经初步核查,“学校给孩子发自愿放弃中考申请”的情况基本属实。已督促学校积极与该生家长沟通,妥善处理此事,并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南阳市南召县教体局发布《关于网友反映“学校给孩子发自愿放弃中考申请”的情况说明》(图片来自南召县教体局官方微信公众号)

学校劝退学生放弃中考为几何?

针对家长反映孩子被劝退参加中考的情况,南阳市南召县丹霞实验学校工作人员表示,孩子考不上高中,走职业教育,这也是给孩子找一个出路,走职业教育不需要参加中考,如果学习成绩不错还是建议考高中的。

南召县教体局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是学校为了升学率故意踢掉差生提高升学率,我们考核的标准不只有中考升学率。在目前最低的高中分数线达不到的情况下才走职业教育。

3月26日,记者联系到曾任郑州市某中学初中教师的刘振坤,他认为,由于河南的中职学校入学不需要分数,某些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会劝部分差生放弃中招考试,建议学生去中职学校就读;个别教师还会为了推荐费主动给学生推荐中职学校。以上说法也在新乡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刘毓璨那里得到了印证。

“即使没有中考成绩,上中职学校也是可以正常注册学籍,3年后都可以正常参加职教高考,也就是目前的对口升学。”刘振坤表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劝退差生参加中考的现实压力。

中考成绩必要吗?

3月27日,记者拨打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认证中心电话,工作人员表示,上中职学校不需要中考成绩,并且有学籍,但如果是走“3+2”和“五年一贯制”则是需要中考成绩的。

同样地,郑州一位升学规划教师刘金明也表示,“‘3+2’和‘五年一贯制’需要中招考试成绩,根据每个学校的报名人数多少,还有报名分数的高低,最后确定分数线,河南对成绩的要求一般在180分到350分之间。”

虽然上中职学校没有中考成绩的硬性要求,但是中职学校在招生时,也有自己的考量,新乡市牧野区职业教育中心招生就业处主任曹守强向记者表示,“谁不愿意招到成绩好的学生呢?我们虽然是公立职业学校,但还是更愿意招收中考成绩好的学生。”据其反映,很多中职学校也会把中考成绩作为判定考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进而决定是否录取。

初三学生被要求签名“放弃中考”,劝退行为为何屡禁不止?_https://www.anesthesia.org.cn_社会_第1张

中职与普高 教育多样性的认知鸿沟依然存在

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但当前,由于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广泛宣传和政策宣讲,许多家长并不了解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培养体系、招生和升学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普高和中职的了解还存在认知鸿沟,在面对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不同选择时,多数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上普通高中。

学生入学中职院校3年后可以继续升学吗?这是很多家长的疑问。2021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首次对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进行一体化设计,以适应产业对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意见》明确要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

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认证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河南的中职学校考生可通过6月份的对口升学和4月份的单招考试进入全日制大专或本科学习。目前河南职业教育改革还在进行中,可能在2025年新的职业教育高考政策就会落地。”

据了解,当前河南所执行的职业教育高考和普通高考相比,考试内容不同,前者考试内容为语数英和专业课;其次,竞争对手、招生计划、招生名额也不一样,招生计划和普通高招的招生计划是不冲突的,分属于不同生源来源渠道。

“比如说我是一个大专院校,我今年统招计划是1000人,我可以往普通高招生源方面分800人,往这个职业教育高考分200人,这就是我的招生计划,完成就行了。”刘金明表示,职业教育高考和普通高考在大学学习学制、学习内容、学历学位毕业证书方面,没有区别,都属于统招全日制,只是生源来源不一样。以上说法也得到了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的确认。

“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有些学校是专门招收中职学校学生的。比如说在一些职业类的大学,绝大多数的名额都放到中职学校了,就是要不断地去加大职业本科层面的教育。所以说有专门的职业本科,但目前这样的学校很少,一个省也就三两所,后期会越来越多。”刘金明说道。

目前,国家正在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职业教育是国家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但学生是否接受职业教育,还须在家长和学生完全了解现行招考政策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

近年来,部分省市已开始陆续发布有关“禁止将初中未毕业学生分流到中职学校”的通知,要求所有初中学校要保障每一名学生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禁止将初中未毕业学生分流到中职学校。(文中刘毓璨、刘振坤均为化名)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这些年围绕林生斌的五大争议事件,真相如何?

这些年围绕林生斌的五大争议事件,真相如何?

杭州保姆纵火案发生后,被害人家属林生斌因为家破人亡获得了舆论海量的同情和关注,然而7年时间过去了,事情不仅没有平息,围绕着他却发生了多起争议事件。日前,林生斌个人行程信息被公布引发官司的事件又一次冲上了热搜,引起舆论极大的关注。多年来, ...

社会 3 2024-04-27
“上面”让敛的是什么钱

“上面”让敛的是什么钱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何国胜 谷雨节气刚过,正是农忙时,却有了“种地要先交钱”“阻拦农民春耕”的问题出现。 4月22日,中国三农发布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部分农民被要求交纳土地“增补承包费”。报道视频中,当地村干部、镇政府领导等,“态度蛮 ...

社会 3 2024-04-27
两次“辞官”的常印佛,因病去世

两次“辞官”的常印佛,因病去世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重视野外工作的理念伴随常印佛一生,即便当选为院士后,只要有机会他仍亲自到野外,放大镜随身必带,每到一地都会用它仔细端详岩石。他把野外当作课堂和实验室,从那里发现真正的问题,也从那里捕捉解决问题的线索。

社会 3 2024-04-27
收割未成熟小麦作青贮饲料1亩地1500?农业农村部回应

收割未成熟小麦作青贮饲料1亩地1500?农业农村部回应

近日,有网络自媒体发布传播帖文、短视频称“收割未成熟小麦作青贮饲料一亩地收入可达到1500元”。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已组织对相关信息进行核查。网传帖文中基本没有具体时间、地点等信息,通 ...

社会 3 2024-04-27
GDP增速跃居湖北省第一,鄂州是如何“逆袭”的?

GDP增速跃居湖北省第一,鄂州是如何“逆袭”的?

据《湖北日报》4月27日消息,近日从鄂州市统计局获悉,一季度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92.3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实现首季“开门红”。

社会 3 2024-04-27
广州龙卷风初步研判为3级强龙卷

广州龙卷风初步研判为3级强龙卷

广东省气象局今日(27日)晚上发布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卷风情况说明。 龙卷风发生时间及地点为2024年4月27日15时前后,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良田村(白云区与花都区交界处)附近,距离龙卷风发生点约2.8公里的良田村气象站录得最大阵风20.6米/秒(8级) ...

社会 3 2024-04-27
卖淫女子接宾馆老板通风报信后上天台躲避坠亡,家属起诉被驳回

卖淫女子接宾馆老板通风报信后上天台躲避坠亡,家属起诉被驳回

女子在宾馆方介绍下,到宾馆从事卖淫违法活动。其间,宾馆经营者发现隔壁有警察查房,便向她通风报信。女子上天台躲避,直到5天后被发现死亡,后经鉴定符合高坠伤死亡。

社会 3 2024-04-27
第一批智能AI,已经学会性骚扰了

第一批智能AI,已经学会性骚扰了

男性机器人会性骚扰? 女性机器人可以模拟性高潮? Chat GPT 性别歧视? 谷歌仅30%为女性员工? 原来,自诩先进的科技业,仍然深陷最古老的性别规训之中。 人形机器人的“进化” 现在的机器人,已经进化到会性骚扰了? 前段时间,沙特阿拉伯制作的首个男性 ...

社会 3 2024-04-27
警方回应“警车鸣笛进村指名道姓喊话村民涉嫌嫖娼”

警方回应“警车鸣笛进村指名道姓喊话村民涉嫌嫖娼”

“我没有嫖娼行为,就算我有,他们可以依法处理我,开警车到我们村指名道姓喊话说我涉嫌嫖娼,是对我人格的极大侮辱,让我在村上抬不起头做人。”今年春节期间的遭遇,让山东临沂男子李先生称自己遭受了极大羞辱。

社会 14 2024-04-27
49人失联被困7小时,这场越野跑怎么了?

49人失联被困7小时,这场越野跑怎么了?

“被组委会反复强调不能离身的‘救命神器’、GPS上的SOS按钮在关键时刻却毫无反应。”有着13年马拉松、7年越野赛“跑龄”的廖洪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社会 3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