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讲述14岁女孩被霸凌细节】近日,四川省江油市一起未成年人校外霸凌事件持续发酵。一段拍摄于7月22日的视频显示,14岁女生赖某某在江油市某废弃楼房区域遭三名同龄女生围殴,施暴者踹腰、掌掴、逼迫下跪,甚至叫嚣“又不是没进去过,20分钟就放”。这场持续数小时的暴力,不仅撕开了未成年人保护的脆弱防线,更暴露出校园霸凌从“校内延伸至校外”的治理困境。根据警方通报,7月22日15时许,15岁的刘某甲因与赖某某发生矛盾,纠集13岁的刘某乙、14岁的彭某某,将赖某某诱骗至江油市某无人区域。视频画面中,刘某甲率先踹向赖某某腰部,致其踉跄倒地;彭某某脱下赖某某的外套,用手机拍摄其裸露上身;刘某乙则持棍棒威胁,要求赖某某“跪好”。更令人发指的是,施暴者以“数巴掌”为乐,每扇一记耳光便高声报数,赖某某的哭喊声与施暴者的嬉笑声形成刺耳对比。“她们让我脱衣服,说‘爸爸报警也没用’。”赖某某在接受心理疏导时透露,施暴者曾多次威胁“再告诉家长就杀你全家”。经法医鉴定,赖某某头皮、双膝多处挫伤构成轻微伤,但心理评估显示其已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夜惊、厌食、对人群
知情人讲述14岁女孩被霸凌细节
【知情人讲述14岁女孩被霸凌细节】近日,四川省江油市一起未成年人校外霸凌事件持续发酵。一段拍摄于7月22日的视频显示,14岁女生赖某某在江油市某废弃楼房区域遭三名同龄女生围殴,施暴者踹腰、掌掴、逼迫下跪,甚至叫嚣“又不是没进去过,20分钟就放”。这场持续数小时的暴力,不仅撕开了未成年人保护的脆弱防线,更暴露出校园霸凌从“校内延伸至校外”的治理困境。根据警方通报,7月22日15时许,15岁的刘某甲因与赖某某发生矛盾,纠集13岁的刘某乙、14岁的彭某某,将赖某某诱骗至江油市某无人区域。视频画面中,刘某甲率先踹向赖某某腰部,致其踉跄倒地;彭某某脱下赖某某的外套,用手机拍摄其裸露上身;刘某乙则持棍棒威胁,要求赖某某“跪好”。更令人发指的是,施暴者以“数巴掌”为乐,每扇一记耳光便高声报数,赖某某的哭喊声与施暴者的嬉笑声形成刺耳对比。“她们让我脱衣服,说‘爸爸报警也没用’。”赖某某在接受心理疏导时透露,施暴者曾多次威胁“再告诉家长就杀你全家”。经法医鉴定,赖某某头皮、双膝多处挫伤构成轻微伤,但心理评估显示其已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夜惊、厌食、对人群极度恐惧。这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10月,武汉体育舞蹈艺术学校14岁女生在寝室被掌掴20余次;2025年7月,江西万载县数十名未成年人围殴受害者并直播;此次江油事件中,施暴者甚至总结出“经验”:“拍视频发网上能火,警察最多关20分钟。”当暴力成为一种“表演”,当未成年人将法律制裁视为“游戏惩罚”,校园霸凌已演变为一场社会性危机。“她妈妈是聋哑人,家里穷,所以被欺负。”知情人透露,赖某某长期因家庭背景遭受歧视。这种偏见在青春期被无限放大——施暴者刘某甲的父亲系刑满释放人员,母亲离家出走,她常年混迹于社会青年群体;彭某某父母在广东打工,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监管;刘某乙则因学业困难长期逃课。
“这些孩子大多来自问题家庭,缺乏情感寄托与规则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专家李玫瑾分析,江油施暴者呈现三大特征:其一,家庭监护缺失,导致行为失范;其二,将暴力视为获取存在感的手段;其三,对法律制裁存在“侥幸心理”。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62%的施暴者曾遭家庭暴力或情感忽视,而87%的受害者来自单亲、留守或残障家庭。
更令人震惊的是,施暴者已形成“职业化”倾向。江油警方调查发现,刘某甲等人曾多次参与斗殴,甚至建立“霸凌业务群”,明码标价“扇耳光50元/次,脱衣服100元/次”。她们深谙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漏洞”:根据现行法律,14岁以下不负刑责,14-16岁仅对严重犯罪追责,而“故意伤害致轻微伤”仅能处以治安拘留(不执行)或送专门学校矫治。
江油事件暴露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系统性漏洞:法律惩戒力度不足:尽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严重不良行为可送专门学校矫治,但实践中,专门学校数量不足(全国仅100余所),且入学需经“教育、公安、法院”多部门审批,流程漫长。此次事件中,刘某甲、彭某某虽被启动送矫程序,但专门学校床位紧张,实际执行可能延迟数月。学校责任边界模糊:赖某某所在学校负责人表示,事件发生在校外,学校“难以介入”。然而,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有义务对疑似遭受霸凌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并通报公安机关。现实中,多数学校选择“息事宁人”,生怕影响声誉。社会支持体系断裂:赖某某受伤后,社区、妇联等机构虽介入安抚,但缺乏专业心理干预团队。其父亲坦言:“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帮她,只能躲着哭。”而施暴者家庭则拒绝配合调查,刘某甲的爷爷甚至叫嚣:“孩子交给国家了,你们爱咋处理咋处理!”
遏制校园霸凌,需构建“法律-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防护网:法律层面:推动“恶意补足年龄”原则落地,对主观恶性大、手段残忍的未成年犯罪,突破刑事责任年龄限制;提高民事赔偿标准,将部分赔偿款专项用于受害者心理治疗。教育层面:将反霸凌课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培训教师识别早期预警信号;建立“学生保护专员”制度,赋予其直接报警权。家庭层面:对监护失职父母实施“家庭教育指导令”,强制参加亲子沟通培训;将霸凌行为纳入个人征信,影响其升学、就业。社会层面:严控暴力文化传播,限制网络暴力游戏、短视频中对欺凌行为的美化;设立24小时未成年人保护热线,鼓励目击者举报。
江油事件的视频中,赖某某蜷缩在墙角的身影,与施暴者扬长而去的背影形成残酷对比。这不仅是几个孩子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伤疤——当法律无法震慑暴力,当教育无力纠正偏差,当家庭缺失情感联结,我们是否正在批量制造“小恶魔”?保护未成年人,绝不能止于“保护施暴者”。唯有让法律长出牙齿,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家庭承担责任,才能避免更多“赖某某”在恐惧中成长。毕竟,一个对暴力麻木的社会,终将反噬自身。
以上就是【知情人讲述14岁女孩被霸凌细节】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佐伊经验网。
使用手机扫码完成支付
评论区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