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及1名带队教师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时,因格栅板突然脱落,坠入浮选槽内。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但因坠落时间过长,6名学生不幸遇难,1名教师获救但重伤。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并促使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据企业浮选车间主任李春爽介绍,涉事浮选槽内的矿浆pH值为8至9左右,温度在30℃至40℃之间,不存在强酸、强碱和高温的状况。这一信息与殡仪馆工作人员的初步判断一致,即遗体未受明显损伤。然而,尽管矿浆并非具有强腐蚀性或高毒性,但坠入其中后短时间内难以脱身,导致救援难度极大。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格栅板为钢制结构,尺寸约为1米×2.6米,距离浮选液面的高度大约为2米。这一高度使得坠落过程相对迅速,一旦发生意外,几乎没有逃生机会。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人在矿浆中会因恐惧而本能地挣扎,这反而可能加剧溺水风险。
事故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并由应急管理厅、矿山安全监察等部门指导救援处置工作。呼伦贝尔市也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联合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设立了8个工作组,全力开展救援及善后工作。目前,涉事企业已停产,正在等待主管部门的进一步通知。
专家分析认为,此次事故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一是设备完整性问题,企业未按规定进行定期焊缝检验和日常隐患排查,格栅板更换不到位;二是格栅板设计在高危设备上方,不允许长时间站立,即使需站立或操作也应佩戴安全帽、口罩、正压呼吸器等防护用具。此外,有业内人士质疑,是否因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作用导致格栅板脱落。
从安全管理角度来看,此次事故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漏洞。尽管涉事企业曾承诺2024年实现零事故安全目标,但此次事故的发生表明,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隐患。此外,有资料显示,该企业在2024年上半年曾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但显然未能有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此次事故不仅是一次悲剧,更是一次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深刻反思。公众期待相关部门能够依法依规开展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对涉事企业及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同时,也希望借此事件推动相关行业加强安全监管,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