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进入春季和初夏,各地的毒虫活动也日益频繁。近期,广州、深圳、合肥、杭州等地相继出现多起因毒虫叮咬引发的健康事件,不少市民在户外活动时中招,甚至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专家提醒,夏季是毒虫高发期,市民在郊游、踏青、露营等户外活动中,应提高警惕,做好防护措施。
在广州,一名男子在自家果园修剪树枝时,被一条长达80厘米的眼镜蛇咬伤手部。尽管他及时进行了自救处理并送往医院,但因摔伤严重,小腿缝了27针。而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近半个月内,已收治了14名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其中竹叶青蛇最为常见。此外,深圳市民李女士在树丛中赏花拍照时,被不明毒虫咬伤手臂,经医生治疗后才痊愈。
在合肥,乌桕毒蛾幼虫的活动范围已蔓延至多个小区,居民被叮咬后出现奇痒难忍、身体多处起疹子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而在杭州,一位赵姓老人在临安避暑时被毒虫咬伤,最终因病情恶化被送入ICU病房,经过紧急抢救才脱离危险。医生指出,此类毒虫不仅会导致局部红肿瘙痒,还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毒虫的种类繁多,除了常见的蛇类,还有马蜂、蜈蚣、蜘蛛、螨虫、蜱虫等,它们的毒液成分各异,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例如,马蜂的毒液中含有异体蛋白,可能引发肝、肾、心脏等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而隐翅虫和螨虫则容易在夜间活动,市民在夜间外出时应特别注意。
针对毒虫的高发期,各地疾控中心和医院纷纷发布提醒。厦门市疾控中心建议,夏季高温潮湿,是各类毒虫活动猖獗的时期,市民在郊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草丛、树下等环境,外出时应穿戴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并在回家后及时清洗皮肤。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曾仲意也提醒,毒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并根据症状轻重决定是否就医。
对于一些体质敏感的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毒虫叮咬的风险更高。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此外,专家还提醒,毒虫的活动不仅限于野外,它们也可能出现在家中,如阳台、晾晒衣物中,因此在家中也要注意防虫。
毒虫北上,多地市民中招,夏季户外活动需格外小心。市民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因一时疏忽而酿成大祸。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