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预测,AI支出缺口将催生超1.5万亿美元债务需求。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将需要约2.9万亿美元的投资。然而,仅依靠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内部现金流,最多只能覆盖其中的1.4万亿美元,剩余的1.5万亿美元融资缺口将深刻影响全球信贷市场格局。
这场由AI推动的资本开支浪潮不仅规模惊人,也将带来重要的宏观经济效应。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预计,2025至2026年间,数据中心建设和电力基础设施相关投资将为美国实际GDP增长贡献高达40个基点。
与此同时,信贷市场将成为填补融资缺口的重要渠道,数据中心融资将成为信贷投资者长期关注的关键主题。
AI投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度
生成式AI和技术扩散正在快速重塑全球经济。不过,这一变革的潜力依赖于巨额的资本开支,而数据中心正是其中的核心。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总支出将达到约2.9万亿美元,其中约1.6万亿美元用于硬件(如芯片和服务器),另有1.3万亿美元用于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包括房地产、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
按年度计算,到2028年数据中心相关的投资需求将超过9000亿美元。作为对比,2024年标普500指数所有公司的资本支出总和约为9500亿美元,这凸显了AI投资规模的惊人程度。
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支出激增但仍存巨大缺口
过去几年中,AI和数据中心相关的资本支出已经开始快速增长。仅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支出就从两年前的约125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2000亿美元,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将超过3000亿美元。
然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尽管这些科技巨头的内部经营现金流一直是主要资金来源,但随着投资需求激增,加之需顾及现金储备及股东回报,单靠自有资金已难以满足未来所有支出。预计到2028年,仅有约1.4万亿美元可由企业自身资金覆盖,其余1.5万亿美元将形成重大融资缺口。
信贷市场将成为填补融资缺口的关键力量
为填补这一缺口,摩根士丹利认为信贷市场将在未来发挥核心作用。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人市场,广义信贷渠道将在填补这一资金缺口方面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目前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这一趋势的发展,信贷市场干粉充足,而当前的实际收益率水平具有吸引力,适合长期持有型的投资者群体,如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基金、大学基金会和高净值个人等。
这些“黏性”资金的投资偏好,正好与AI基础设施投资对规模化、高质量、分散化资产的需求高度匹配,为跨周期资本动员奠定了良好基础。
摩根士丹利对主要融资渠道的结构也给出了具体预测。
- 科技行业发行的无担保公司债预计可提供约2000亿美元。
- 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的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和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预计可提供约1500亿美元。
- 基于资产的私人信贷市场融资规模高达约8000亿美元。
- 其他资金来源如主权财富基金、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等,总计约3500亿美元。
其中,私募信贷被视大摩为最具潜力的主力资金通道。这类资本正处于资产管理规模扩张与高利率环境的交汇点,且最能适应与AI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复杂、全球化、定制化融资需求。
不过,摩根士丹利承认,对上述融资渠道进行规模预测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假设和一定猜测。例如,主权资金的投入难以量化,而在长周期中,融资形式也可能发生转变(如从资产支持融资过渡到资产证券化),这意味着某些融资方式的统计可能存在“低估”风险。
尽管如此,大摩强调,信贷市场将在支持AI驱动的技术扩散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市场中必然会有赢家和输家,但数据中心融资作为信贷投资者的投资主题将长期存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华尔街见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3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