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贸易战箭在弦上?欧盟已备战应对特朗普8月1日“关税大限”。
据央视新闻,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延长所谓“对等关税”暂缓期,将实施时间从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重申,8月1日是“硬性”最后期限,届时欧盟若无法达成新贸易协议,将面临至少30%的关税。尽管卢特尼克在节目中表示“相信我们会达成协议”,但欧美贸易谈判实质已陷入僵局。
据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美方上周告知欧盟贸易专员,特朗普预计将要求欧盟做出更多让步,包括接受可能高达15%或更高的基准关税,远超欧盟此前勉强接受的10%水平。
与此同时,另据媒体报道,欧盟已从谈判转向准备全面反击,不仅考虑对美商品征收关税,还准备动用前所未有的“反胁迫工具(ACI)”打击美国数字服务和限制美企进入欧盟公共采购市场。
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和出口国的德国,过去一直倾向于与美国迅速达成协议,现在已与法国等主张强硬应对的成员国立场趋于一致。德国官员周五警告:
“如果他们要战争,他们会得到战争。”
美方立场强硬,“关税大限”不再推迟
周日,卢特尼克在电视采访中明确表示,8月1日将开始对欧盟征收新的关税,除非双方能在此前达成贸易协议:
“从8月1日开始,新关税将生效。各国可以在8月1日后继续与我们谈判,但他们将从8月1日开始支付关税,这是一个硬性最后期限。”
卢特尼克还表达了对达成协议的乐观,认为美国和欧盟作为全球最大贸易伙伴“有足够空间”达成安排:
“我们会达成协议,我对此充满信心。”
“这将是美国人民见过的最好贸易协议。”
他强调,10%基准关税“肯定会保留”。
特朗普政府此前已数次推迟关税最后期限。4月2日,特朗普宣布了定制关税方案,原定4月9日生效,之后推迟了90天,再次延期至8月1日。如今,卢特尼克的表态意味着这一期限不会再延长。
基准关税被施压,德国立场转向反制
欧盟原本接近与美方达成协议,但近期美方要求上调基准关税至15%或更高,导致谈判受阻。
据媒体报道,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Maroš Šefčovič)本月已多次访美,与美方官员进行了多次通话,并表示欧盟愿意降低关税并购买数百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和先进半导体,但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欧盟此前几乎达成的协议将包括欧盟同意提高美国能源产品和半导体采购,并接受10%的基准关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虽认为10%基准关税合理,但卢特尼克却表示税率需要更高。
谢夫乔维奇在会上得知,美方正在要求15%或更高的基准关税。
更令人担忧的是,欧洲汽车业面临的25%关税预计将保持不变,药品关税可能高达100%。这些消息最终导致德国的立场发生转变。
据一位了解情况的官员向媒体表示,德国领导人最初理解特朗普威胁30%关税的信是一种“最后时刻”的策略,但在得知美国官员上周向欧盟施压接受更高基准关税且不会减轻汽车行业负担后,该国最终决定支持反制。
欧盟委员会已准备采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硬的贸易反制措施,远超常规的关税反击。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欧盟已经针对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美国出口产品准备了两套关税方案。虽然这些措施尚未生效,但第二套方案仍需成员国正式签字,但如有需要,两套方案都可以迅速启动。
据了解情况的人士透露,这些准备中的措施包括对美国数字服务征收可能的税费或其他限制,以及限制美国公司进入欧盟公共采购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似乎还正考虑动用最强有力的贸易武器——反胁迫工具(ACI),允许欧盟以一系列贸易和投资限制来回应经济胁迫,也被视为“最后手段”。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华尔街见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