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举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主动监测发现一起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对此,佛山市主动扩大搜索范围,加强对既往相似症状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截至7月19日,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
其中顺德区1790例,主要集中在乐从、北滘、陈村镇;禅城区4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3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疫情发生后,佛山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建了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卫健、疾控、城管、教育、商务、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力量,在国家和省疾控局专业指导下,迅速开展防控工作。
目前,广东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为加快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筛查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治,佛山全市核增了35家医院可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项目。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该疾病早在1952年在非洲被发现,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过这个疾病,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
基孔肯雅热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以发热最先出现,随后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2至3天后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一般3至5天退疹。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至7天,绝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个别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2至3个月,甚至更长。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
来源 政知见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鲁中晨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