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百万罚单折射消金行业“十五年之痒”,捷信终归京东后巨头化趋势或更凸显

6月3日讯(记者 彭科峰)消费金融行业又现“百万”罚单。

5月30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发文称,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因为贷后管理有效性不足;合作机构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被罚款150万。这是近年来罕见的消金行业大罚单。此前在今年3月25日,监管部门也曾发布罚单,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因为贷后管理不到位、部分消费贷款被挪用等问题,被罚款85万。

对这张罚单,受访业内人士坦言其折射出当下消金行业典型生态。

“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远比过去要更加激烈”,曾参与旗下消金公司业务的某上市银行人士表示,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目前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都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业务,并且业务范围也早已扩展到教育、餐饮等诸多消费领域。而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消金公司的不良也相比过去更为凸显。

就在近期,消费金融领域另一件“吸睛”大事件,无疑是捷信消金正式获准更名为京东消金。

今年是消费金融行业展业的第十五个年头。业内人士认为,昔日头部玩家捷信消金在这一时点“离场”意义不同一般,当前消金行业正在迎来更强的监管、更内卷的竞争,行业的巨头化趋势也在凸显。

行业再迎实力玩家,捷信消金终归京东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发布公告称,同意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捷信消金)将中文名称变更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京东消金)。这也意味着,昔日消金行业的头部玩家捷信消金终于退场,京东集团这家互联网巨头获得了难得的消金牌照。

时隔两年多后,为何消金行业又再迎来实力强大的新玩家?某券商宏观分析师表示,这主要和京东的行业竞争现状有关。国内的头部互联网巨头中,除了京东外,其余的巨头基本都早已获得了消金牌照。此时下场接盘捷信,京东集团“补短板”的意图很明显。“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于消金牌照的审批非常严格,据我了解,原则上持一省一张的态度。”

消费金融行业内部人士王敏(化名)进一步介绍,尽管捷信消金“今时不同往日”,但其拥有的资产规模依然较为庞大,在当前消费金融牌照发放难度较大的背景下,京东集团接盘也不算意外。“一方面,京东集团本身资金实力雄厚;另外考虑到捷信消金此前的外资控股背景,也不排除背后有相关部门的指导。”

“捷信消金早就开始对外兜售着这张金融牌照了。据我了解,至少已经有四五年了。”王敏向记者介绍,他曾经负责所在机构和捷信消金相关人员的对接工作。但经过多方衡量,其所在机构最终没有接盘。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京东集团下场消费金融行业,还有一个天生的优势,那就是互联网巨头自带的巨大流量。作为消费金融机构来说,渠道推广的作用颇为重要,这也是此前小米、阿里等频频下场的原因所在。

曾参与旗下消金公司业务的某上市银行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消费金融牌照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全国展业,突破小贷公司的地域限制。因此,尽管京东此前已经有“白条”等类似业务,但要想合规运营并加速流量变现,消金牌照的获取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公开信息,中国‌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于2010年3月1日正式揭牌。以此计算,今年迎来消金行业展业15年。而依据监管部门网站和公开渠道,15年来,目前国内仅有约前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依据市场公开信息,除了本次京东买下捷信消金牌照外,此前行业较为典型的案例为,2021年12月,宁波银行通过竞拍方式获得华融消金70%股权,获得了消金行业的“入场券”。2022年,华融消金正式更名安徽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并于次年又更名为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十五年之痒”?强监管趋势明显,行业走向巨头化

记者注意到,今年行业除前述两张大额罚单引发市场关注外,今年5月,中银消金还在银登网集中披露了20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涉及未偿本息总额19.04亿元,借款人覆盖安徽、广东、贵州等14个省份,逾期天数最长约为5年。

“相比过去,近年来不断强化的贷后催收管理办法等,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合规工作远比过去更为重要。”上述分析师进一步表示,近年来不断发布的消金行业罚单,大部分也和合作机构的催收业务有关。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消金行业的强监管在所难免。

在上述银行人士看来,京东集团接盘捷信消金,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行业的另一种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消费金融公司要想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其一是便宜的资金成本,这方面以城商行为代表的银行股东最具备优势,可以有效应对不良问题;其二就是广阔的市场渠道和巨大的流量,让更多消费者可以接触到该公司的业务,这方面互联网巨头在获客方面就具备天生优势。京东集团的下场,无疑强化了这种趋势。

该人士认为,“未来,或许只有两种消金公司才能生存,一种是银行为大股东,另一种就是互联网巨头控股。”

“都说互联网企业的尽头是放贷,这句话在消金行业来说也没错。坐拥巨大的流量,为获取更多收入,互联网巨头自然要想尽办法变现。”上述分析师最后表示。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科创板日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16382.html

(0)
科创板日报的头像科创板日报
上一篇 2025年6月3日 下午3:05
下一篇 2025年6月3日 下午3:06

相关推荐

  • 纳微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至62%

    【纳微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至62%】9日讯,纳微科技(688690.SH)公告称,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至4.2亿元,同比增长18%至24%。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100万元至7,300万元,同比增长35%至62%。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500万元至6,500万元,同比增长51%…

    2025年7月9日
    2500
  • 资金加仓这些ETF!2只军工基金受青睐

    QDII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资金均呈现净流出。 本周(5月12日~16日)在中美关税问题缓和的利好带动下,市场有所冲高,沪指上涨0.76%,深成指上涨0.52%,创业板指上涨1.38%,沪深300指数上涨1.12%。 本周ETF份额减少319.47亿份,最新为27526.91亿份;总规模减少65.23亿元,最新为41120.14亿元。 ETF市场资金净流出318…

    2025年5月18日
    4400
  • 《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将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将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4月30日电,《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经济促进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市人民政府推动建立海洋经济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机制,服务和融入黄河流域生…

    2025年4月30日
    3300
  • 证监会批复:同意!“世界船王”来了!连续9周净买入,“外卖一哥”受资金热捧

    港股市场大涨,南向资金大幅加仓这些股。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 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批复 日前,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发布公告,中国船舶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即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的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交换该等股东所持有的中国重工股票。该交易事项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注册批…

    2025年7月20日
    1200
  • 昨夜,大涨!道指猛拉超700点

    隔夜欧美股市大涨。 当地时间5月27日(周二),美国股市三大指数全线收涨,其中道指涨超700点;纳指大涨2.47%,收复19000点整数关口。特斯拉大涨近7%,5月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累计大涨近三成。 中概股方面,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0.28%,拼多多收盘重挫逾13%,领跌中概股。 欧股主要指数收涨,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69%,德国DAX指数涨0.83…

    2025年5月28日
    3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