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讯(记者 刘阳)飞行汽车正在成为汽车自主品牌的“标配”,并有望在今年集体“起飞”。
“红旗‘天辇1号’将于年内首飞。”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中国一汽集团董事长邱现东透露,红旗“天辇1号”飞行汽车采用分体式设计,能够提供超200公里的超长空中续航,座舱内的智能交互系统可通过语音和图像等方式为驾驶员提供实时信息,大幅减轻操作难度。
在低空经济领域同样成为关键之年的还有广汽集团。上海车展上,广汽集团孵化的低空出行科技品牌高域(GOVY)首次以独立品牌身份参展,并在现场展示全球首款量产级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Aircar。据广汽方面介绍,GOVY-Aircar已于今年年初申请无人驾驶型号合格证(TC),预计今年底取证,“后续公司还将推出复合翼机型GOVY-Aircar,座位数将增加至3-4座,目前已在试飞阶段,研发成本预计高于GOVY-Aircar。”
“今年下半年会开启预订。”广汽飞行汽车研发负责人、高域品牌创始人苏庆鹏表示,适航认证、产线落地、启动预售,公司正在一步步走下去,未来会率先在广州推出立体出行示范运行试点。
产业链优势下,政策正催生主机厂加速“飞天”。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国一汽、东风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奇瑞、吉利、小鹏等主机厂已先后涉足这一新兴领域。在吉利旗下沃飞长空副总裁肖前志看来,车企之所以纷纷入局eVTOL,正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累,eVTOL可共用新能源汽车80%的供应链体系。
“目前,(陆地航母)已收到逾4000台超前预订,将于明年开启交付。”小鹏汇天方面介绍,公司的产品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随着小鹏汇天智造基地在三季度内竣工并正式投产,公司将在四季度取得中国民航的型号合格证(TC)。
与小鹏汇天的载具和飞行器相对独立的“陆地航母”不同,此前已完成80公里首航的奇瑞飞行汽车,采用了分体式设计,可适用于不同场景和需求。据悉,奇瑞的“Land and Air Vehicle”三体式复合翼飞行汽车,可以在自动驾驶和陆地驾驶模式之间切换,使其适用于城市地区的短途通勤,以帮助规避交通拥堵。其中,飞行模块加上座舱可以组成飞机形态,而行驶模块与座舱结合则形成汽车形态。
相较前述已完成或即将完成飞行验证的主机厂,江汽集团则作为“新军”首次官宣进入eVTOL赛道——与阿尔特汽车团队、项昌乐院士团队三方在低空无人智能装备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等领域深化合作,重点围绕飞行汽车的自主飞行控制、智能感知与决策、高效能源管理等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同时,合作还将深度融入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当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共同开拓低空无人智能装备市场新蓝海。
“(关于合作)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合作模式和分工,三方还在探讨中。”江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方主要是在产业合作、资本合作等方面的机会,拓宽在低空无人智能装备整机及核心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试验和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全球飞行汽车销售量将是今天汽车规模的3%~5%。”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认为,从销售收入来看,飞行汽车有望达到汽车20%的商业规模,“在未来的20年(飞行汽车)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科创板日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