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普通的刘某余,看似过着节俭的生活——无车无房、与父母同住、没有任何高消费。然而,他却是一个隐藏极深的合同诈骗犯,通过伪造合同协议等手段,非法骗取他人钱财高达3270万元。

5月16日,成都市公安局经侦支队通报了一起重大合同诈骗案的侦破详情。经过警方缜密侦查,成功查封、扣押涉案资产2500余万元,并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以租赁或出售加油站、加气站为名实施诈骗
据成都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董磊介绍,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期间,多地公安机关陆续接到关于刘某余涉嫌合同诈骗的报案。随后,成都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提级办理此案,并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

调查显示,刘某余自2019年起便开始精心策划骗局。例如,2019年9月,他在未取得成都市某加油站经营权的情况下,向被害人陈某出示虚假的《授权委托书》,并签订《加油站租赁合同书》,骗取定金。此后,他又多次使用类似手法,包括谎称取得能源公司股权及旗下加气站所有权,骗取湖北某石油公司的租赁费;与成都某石油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骗取股权转让金;甚至利用已失效的《加油站租赁合同》转租,骗取他人定金。
逃避追查:利用商业预付卡监管漏洞转移赃款
为掩盖犯罪事实,刘某余设计了复杂的洗钱链条。他利用商业预付卡的监管漏洞,用赃款购买大量预付卡,再通过“卡串串”将其变现。“卡串串”在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后,将资金回流至刘某余手中,从而实现资金流向的物理隔离。
专案组民警历时3个月,奔赴全国10余个城市的商超、银行等地,询(讯)问涉案人员70余人,梳理分析涉案账户80余个、资金流水30余万条,最终查明赃款去向,获取关键证据,推动检察机关对刘某余批准逮捕。

诈骗所得:女友豪掷豪宅豪车,刘某余生活节俭
值得注意的是,刘某余并未将骗来的巨款用于个人挥霍,而是几乎全部转给了女友。后者用这笔钱购置了多套豪宅和豪华轿车,而刘某余本人则始终保持低调、节俭的生活方式。
熟人圈子:降低警惕性成为骗局的关键
专案组民警分析认为,刘某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对熟人关系的巧妙利用。通过熟人介绍,他降低了受害者的警惕性,同时利用伪造的合同和协议蒙蔽对方,加之部分受害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使得骗局得以顺利实施。
成都公安经侦部门提醒:防范合同诈骗需多方协作
合同诈骗不仅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还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和诚信体系。本案的成功侦破彰显了成都公安经侦部门打击经济犯罪的决心与能力,同时也揭示了商业预付卡领域存在的监管漏洞。公安机关已就此问题向相关部门发出预警提示,呼吁加强行业监管,共同维护经济安全。
来源:成都日报 B48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1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