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方玉
编辑 | 苏建勋
商业化无疑是当前具身智能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从工业生产到导览、接待,从电力巡检到高危作业,厂商们正在千行百业不断探索新的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5月9日,具身智能独角兽傅利叶举办了首届具身智能生态峰会。在会上,傅利叶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宣布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康复医疗场景的应用标准建设、康复方案共创、科研攻关等展开全面合作,携手打造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康复示范基地。
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分享了创业十年的经历和体会,并提出了“立足康养、聚焦交互、服务于人”的下一个十年核心战略。顾捷表示,医疗康复场景的应用是傅利叶的根基,傅利叶的目标是“做以人为中心的具身智能”,把具身智能技术带进医院、社区家庭和广泛场景。
公开资料显示,傅利叶成立于2015年,早期长期专注于医疗康复机器人。2023年,傅利叶从侧重专用的康复机器人转向搭建通用机器人技术平台,并推出了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
截至目前,傅利叶已发布两款全自研的GRx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累计出货数百台,下游应用场景则包括了AI 研发公司、工厂制造、迎宾接待、危险品保护等。
康养会是具身机器人适合的落地场景吗?
商汤医疗首席执行官张少霆在会议具身智能生态峰会论坛环节表示,纯医疗场景较局限,而健康、康复、养老等领域更宽泛。现在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具身智能在这些场景中有商业化机会。
上海大学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教授李静则提到,在康复场景中,注重交互性,比如医疗陪伴师等场景,具身机器人搭载通用大模型,可以提供情绪价值。
同时,具身智能在医疗康养领域落地,也面临技术、临床、监管等问题,比如产品需要医疗许可证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牛传欣表示,康复机器人已经从过去发展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时代,目前正进入临床的关键衔接阶段,可能会遇到机器人完好但临床使用存在局限等种种问题,涉及到适应症把控、治疗方案精细调控等。
交互性和温度,是康养场景区别于传统工业场景以及其他一些场景的特殊之处。
“认知训练、言语功能训练以及生活功能恢复训练等方面,都是需要与人交互的,这也是康复的核心需求。”顾捷表示,康养场景要求在交互性能方面,机器人需要具备感知能力,能够感知环境、人类的需求以及周边的情绪,然后利用现在的大模型 AI 技术进行思考,最后做出相应的反馈。”
顾捷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会以不同的形态来满足康复治疗和互动的需求。在康复之后,还有陪伴、认知训练等功能,这些方面都是具身智能未来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
傅利叶从康复机器人起家,在医疗康复领域有着十年的积累,长期从事人机交互的工作。在顾捷看来,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本质上是在解决“人和机器怎么相处”这个核心命题,这与傅利叶的技术优势天然相关。
在不久前的全球康复峰会上,傅利叶还牵头发起了“具身智能康复技术发展倡议”,进一步推动具身智能在康养场景的技术应用。
不过,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康养场景整体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顾捷指出,康养机器人在落地过程中,关键有两点,一是有效,即对医院来说能够真正治病,产生临床疗效;二是安全,产品必须是安全可靠的医疗级质量。目前对于康养机器人的需求的源头往往来自社区、医院以及专家的前瞻性想法,这需要专业的医生、工程师以及科研院校共同努力,协同创新,打造具身智能生态体系。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1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