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元首相约胜利日阅兵有何用意】5月9日,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将迎来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与俄总统普京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此次中俄元首相约胜利日阅兵,既是两国对二战历史的集体追思,也是在当前国际格局动荡背景下,向世界传递“历史不容篡改、正义必须伸张”的坚定信号。中国参与此次阅兵,既是对自身抗战历史的缅怀,也是对中俄共同历史记忆的强化。2025年恰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两国通过联合纪念活动,向世界传递“历史不容篡改、正义必须伸张”的坚定立场。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言:“中俄共同纪念二战胜利,是对先烈的告慰,也是对和平的承诺。”中俄元首相约胜利日阅兵,也是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与强化。从2015年两国元首互访对方阅兵式,到2020年普京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强调“中俄合作不设禁区”,再到此次共同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双边关系已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同盟模式,形成“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伙伴关系。
中俄元首相约胜利日阅兵有何用意
【中俄元首相约胜利日阅兵有何用意】5月9日,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将迎来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与俄总统普京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此次中俄元首相约胜利日阅兵,既是两国对二战历史的集体追思,也是在当前国际格局动荡背景下,向世界传递“历史不容篡改、正义必须伸张”的坚定信号。中国参与此次阅兵,既是对自身抗战历史的缅怀,也是对中俄共同历史记忆的强化。2025年恰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两国通过联合纪念活动,向世界传递“历史不容篡改、正义必须伸张”的坚定立场。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言:“中俄共同纪念二战胜利,是对先烈的告慰,也是对和平的承诺。”中俄元首相约胜利日阅兵,也是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与强化。从2015年两国元首互访对方阅兵式,到2020年普京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强调“中俄合作不设禁区”,再到此次共同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双边关系已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同盟模式,形成“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伙伴关系。
1945年5月9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画上句点。同年8月15日,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作为亚洲与欧洲战场的中流砥柱,中苏两国用超过4500万军民的伤亡,铸就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地位。此次阅兵恰逢二战胜利80周年,中俄元首以阅兵为载体,重申对历史真相的坚守。
当前,欧洲部分国家试图篡改二战叙事,在历史教科书中弱化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攻克柏林等关键贡献,甚至将纳粹德国与苏联等同视为“战争参与者”。对此,俄罗斯历史学家伊万·科诺瓦洛夫指出:“中俄联合纪念胜利日,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反击。两国通过阅兵展示档案文献、武器装备与老兵方阵,用事实戳穿谎言。”
近年来,美国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挑起对华贸易战、推动北约东扩至俄罗斯家门口,一系列举动冲击着二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此次阅兵中释放明确信号:任何颠覆战后秩序的图谋都将遭到坚决反对。
军事专家分析,红场阅兵不仅是历史回顾,更是对现代地缘政治的隐喻。中国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将首次携21式作训服亮相,与俄军“台风”装甲车、S-500防空系统同台展示,凸显两国军事互信。这种合作模式,恰如中俄《2030年前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所述,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关键支柱”。
当美国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中推行“分而治之”策略时,中俄以阅兵为契机,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的坚守。此次活动吸引30国元首、10个国际组织代表观礼,构成对单边主义的隐形制衡。
值得注意的是,阅兵式上将首次展出中俄联合研发的“猎户座”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这一细节折射出两国在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潜力。正如普京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所言:“俄中协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于文明互鉴的长期选择。”
中俄元首相约胜利日阅兵,也是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与强化。从2015年两国元首互访对方阅兵式,到2020年普京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之际强调“中俄合作不设禁区”,再到此次共同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双边关系已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同盟模式,形成“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伙伴关系。
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40亿美元,铁路、航空货运量增长30%,跨境电商成交额激增55%。这种“政热经热”局面,印证了双方“以合作促安全”的战略智慧。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所言:“中俄通过纪念胜利日强化共识,为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提供范本。”
当《喀秋莎》旋律与《黄河大合唱》在红场上空共鸣,一个超越意识形态的共识正在形成——在单边主义逆流中,中俄用战略协作证明:多极化世界不是选择题,而是历史的必答题。两国通过此次阅兵,不仅向世界展示了维护和平的决心,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动力。从莫斯科红场的坦克方阵到北京天安门的礼炮轰鸣,中俄两国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新篇章。这场跨越时空的纪念活动,不仅是对二战胜利的致敬,更是对和平与正义的庄严承诺。
以上就是【中俄元首相约胜利日阅兵有何用意】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佐伊经验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佐伊经验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