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食堂主厨眼袋掉到口罩边】近日,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因一场“美食风暴”登上热搜。原本仅供机关人员就餐的食堂,在五一假期向公众开放后,单日接待游客量突破7000人次,1200斤大米、1500斤猪肉被一扫而空,连免费加饭的餐盘都供不应求。这场“干饭人狂欢”的背后,是食堂大厨们用发麻的双手撑起的烟火盛宴。上午10点,荣昌区政府食堂门口已停满川渝、广东、浙江等地车牌的车辆。食堂内,280盆米饭在蒸箱中冒着热气,荤菜区的8口大锅同时开火,贺师傅等40多名厨师轮番掌勺。他们面前的猪肉堆成小山,贺师傅沙哑着嗓子说:“从早上8点炒到现在,手腕都抬不起来了。”游客们举着手机直播,食堂内弥漫着荣昌卤鹅、猪儿粑的香气。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先生边啃卤鹅边感慨:“18元套餐能吃到这么地道的重庆味道,值!”据食堂经理吴娜统计,当天共消耗1200斤大米、1500斤猪肉,傍晚紧急调运的500斤猪肉也在2小时内售罄。
荣昌食堂主厨眼袋掉到口罩边
【荣昌食堂主厨眼袋掉到口罩边】近日,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因一场“美食风暴”登上热搜。原本仅供机关人员就餐的食堂,在五一假期向公众开放后,单日接待游客量突破7000人次,1200斤大米、1500斤猪肉被一扫而空,连免费加饭的餐盘都供不应求。这场“干饭人狂欢”的背后,是食堂大厨们用发麻的双手撑起的烟火盛宴。上午10点,荣昌区政府食堂门口已停满川渝、广东、浙江等地车牌的车辆。食堂内,280盆米饭在蒸箱中冒着热气,荤菜区的8口大锅同时开火,贺师傅等40多名厨师轮番掌勺。他们面前的猪肉堆成小山,贺师傅沙哑着嗓子说:“从早上8点炒到现在,手腕都抬不起来了。”游客们举着手机直播,食堂内弥漫着荣昌卤鹅、猪儿粑的香气。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先生边啃卤鹅边感慨:“18元套餐能吃到这么地道的重庆味道,值!”据食堂经理吴娜统计,当天共消耗1200斤大米、1500斤猪肉,傍晚紧急调运的500斤猪肉也在2小时内售罄。
贺师傅的工位前,案板上的肉渣混着汗水。他揉着发麻的手腕说:“一锅菜要炒30斤肉,锅铲重得像哑铃。”素菜区的年轻厨师们同样忙碌,切菜声、炒菜声、蒸箱排气声交织成“战歌”。一位厨师调侃:“这辈子没想过,切肉能切出‘肌肉记忆’。”
为应对客流,政府从学校和酒店借调了50余名厨师增援,70名志愿者穿梭打菜。即便如此,后厨仍如战场:贺师傅炒完一锅红烧肉,刚想甩手,又见游客举着手机拍照,便强忍酸痛加了一勺油,“得把荣昌猪肉的香炒出来”。
食堂的火爆不仅考验厨师,更牵动全城。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区长万容提前调研,要求“严把卫生关,丰富菜品种类”。五一当天,高洪波甚至到后厨帮厨,与厨师们一起装盘。食堂管理人员王婷婷也加入打饭队伍,她笑称:“今天连领导都成‘服务员’了。”
游客的热情超出预期。中午12点,食堂外排起百米长队,有游客直接坐在路边就餐。一位抢到最后两碗饭的大姐兴奋地说:“这比景区排队有意思多了!”为满足需求,食堂临时取消午休,工作人员凌晨才收工。
这场“美食狂欢”并非偶然。4月30日,荣昌区宣布政府食堂于5月1日至5日向公众开放,推出3元至18元的“荣昌味道”套餐。北京大学教授马亮认为,这是“错峰服务”的创新,但需平衡政务保障与游客服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邓爱民则指出,机关食堂非专业旅游设施,需防范监管真空。
事实上,荣昌的尝试已非孤例。五一期间,敦煌、衢州、安徽宏村等地也开放机关食堂,提供低价美食。这些举措被视为城市治理从“神秘”转向“亲民”的缩影,但如何常态化仍是难题。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支持派希望全国推广;吐槽派担心影响工作人员;理性派则建议提升全域旅游服务。
夜幕降临,贺师傅终于脱下工装,手腕上贴着膏药。他望着空荡荡的食堂说:“虽然累,但看到游客吃得开心,值!”这场“美食风暴”中,7000名游客记住的不仅是荣昌的味道,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正如网友留言:“最好的旅游体验,就藏在这锅气腾腾的烟火里。”当喧嚣散去,荣昌区政府食堂的灯光依然明亮。后厨里,贺师傅和同事们正讨论着第二天的菜单,而食堂外,游客们的朋友圈仍在刷屏:“荣昌,一座来了就要‘胖三斤’的城市。”
以上就是【荣昌食堂主厨眼袋掉到口罩边】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佐伊经验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佐伊经验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