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联储副主席:市场高估了广场协议的作用

4月29日,前美联储副主席、债券巨头Pimco全球经济顾问理查德·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的真正教训(The real lessons from the Plaza and Louvre accords)》的专栏文章,对1985年广场协议和1987年卢浮宫协议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两项协议成功因素的普遍认知。

Clarida表示,大家普遍认为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1987年的卢浮宫协议之所以成功,主要是靠各国联合出手干预外汇市场,这才让当时过分强势的美元贬值,也缩小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但他认为,这其实是个“神话”,或者说,是个流传甚广的误解。

Clarida强调,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当时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

对广场协议与卢浮宫协议的普遍误解

文章首先简单回顾了两份协议达成期间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元汇率一路飙升,美国的贸易逆差也越来越大,大概占到了GDP的3%左右,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也越来越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5年9月,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这五个主要工业国(G5)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核心目标就是大家一起行动,让美元有序地贬值。

两年后的1987年2月,这几个国家又在巴黎卢浮宫签署“卢浮宫协议”。这时候大家觉得美元贬值得差不多了,就决定反过来,一起稳定汇率,别让市场波动太大。

从事后看,这两个协议确实达到了目标:到1987年,美元确实有序贬值了;到1989年,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也减少了三分之二。

文章指出,而正是因为这个结果,很多人,甚至一些专业人士都觉得,是各国央行联手在外汇市场上买卖美元(也就是所谓的“干预”),才促成了美元贬值和贸易平衡。

Clarida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看法虽然很吸引人,毕竟,谁不希望光靠协调外汇干预就能解决贸易逆差呢?但该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

他强调,实证证据和学术研究表明,尽管协调干预在象征意义上很重要,但并非1985年至1987年间美元贬值的主要驱动因素,外汇市场干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被大大高估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迷思”。

广场协议的真正驱动因素——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

那么,如果不是外汇干预,什么才是美元贬值的主因呢?Clarida给出的答案是:美国自己的货币政策。

他特别提到了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沃尔克领导下的美国货币政策大幅放松。”

文章表示,沃尔克在1979年上任时面临的是两位数的通胀,到1984年底成功地把通胀给压下去了,这意味着美联储有了很大的降息空间。事实上,从1984年10月(比广场协议早11个月)到1986年12月(比卢浮宫协议早2个月),美联储确实大刀阔斧地把利率从12%的高位一路降到了6%。

Clarida观察到,美元的走弱几乎是“与这些降息步调一致”地发生的。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当美国的利率下降,美元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就减弱了,资金自然会流向其他利息更高的货币,导致美元贬值。

所以,与其说是广场协议的“干预”喊话起了作用,不如说是美联储实打实的降息行动改变了市场的基本面。

财政政策在贸易平衡中起关键作用

除了货币政策外,美国财政整顿在减少贸易逆差方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Clarida指出,虽然里根政府在1981年实施了减税和增加国防开支的政策,但在之后的几年里,政府和国会合作,实际上出台了不少重要的财政紧缩措施。这些措施加起来,使得美国的预算赤字减少了将近40%。

政府花的钱少了,或者税收增加了,整体经济的需求就会有所降温,包括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也会减轻对外国资本的需求,这都有助于改善贸易平衡。

Clarida强调,至关重要的是,最初的广场协议公报明确强调,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财政调整将是减少全球贸易失衡所必需的,至少在美国,这些调整确实得到了实施。

因此,Clarida认为,政策制定者必须认识到,成功的国际协调需要货币、财政和地缘政治层面的可信承诺,而非仅依赖外汇干预。

“海湖庄园协议”的构想与现实挑战

讲清楚了历史,Clarida就把目光转向了当下。

近期,伴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所谓的“海湖庄园协议”逐渐吸引了众多关注,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借鉴广场协议的经验来解决当前的贸易问题。

文章还提及,除此之外,经济学家佐尔坦·波扎尔(Zoltan Pozsar)和曾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等人,都曾探讨过通过协调干预来压低美元汇率的可能性。

甚至还有些更大胆的想法,比如把外国央行持有的短期美国国债换成长期甚至永久债券,或者把货币合作跟安全安排、关税减让挂钩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Clarida认为广场协议的成功主要靠的不是干预,那靠现在的“海湖庄园协议”干预能行吗?

Clarida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认为,用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的经验来指导今天,必须看到现实的挑战。

首先,现在的货币政策空间可能没那么大了,比如利率可能已经很低,或者通胀压力使得央行不敢轻易大幅降息;

其次,财政整顿的前景也不明朗,各国政府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阻力或者沉重的债务负担;最后,地缘政治环境也比80年代复杂得多,大国之间的协调难度今非昔比。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华尔街见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7462.html

(0)
华尔街见闻的头像华尔街见闻
上一篇 2025年4月30日 下午3:00
下一篇 2025年4月30日 下午3:00

相关推荐

  • “华尔街空神”保尔森:各国央行将继续购金,黄金正在“迈向一个新的估值水平”

    4月22日,据报道,素有“华尔街空神”之称的对冲基金经理保尔森(John Paulson)称,央行将继续购买黄金,以在政治和经济动荡中分散纸币风险。 今年以来,黄金上涨近30%,表现优于几乎所有其他主要资产类别。保尔森表示,央行大规模买入推动黄金加速上涨,并认为: "黄金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是央行试图逐渐从纸币多元化转向黄金作为储备货币,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报…

    2025年4月23日
    2100
  • 外国人抛售美元资产!大摩:但资本有其他选择吗?

    外资或抛售美债,但避风港何处寻? 根据摩根士丹利全球量化研究主管 Vishwanath Tirupattur 的分析,过去二十年,美国市场表现卓越,得益于其持续优于其他发达市场的经济增长和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稳固,尤其是在风险市场承压时,美债等高质量固收产品被视为首选避险资产。 然而,近期情况似乎正在发生变化。由于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

    2025年4月28日
    1500
  • 市场定价美国衰退了吗?美股、美债和油价都“远远不够”

    德银警告:市场尚未充分定价衰退风险,关注后续硬数据表现。 4月23日,德意志银行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尽管关税政策引发股市下跌、信用利差扩大、收益率曲线趋陡和油价走低等一系列反应,但各大类资产的调整幅度与历史上的衰退时期相比,仍显不足。 这意味着,市场显然并未将衰退视为必然事件,尤其是在关税政策可能再次延期的预期下。 报告指出,未来几天的硬数据(如非农就…

    2025年4月24日
    3600
  • “关税战”冲击,韩国出口崩了

    韩国4月贸易数据首次曝光了特朗普激进保护主义政策对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实质性冲击。 韩国海关总署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前20天(经工作日调整后),韩国对外出口额同比下滑5.2%,这与3月份的5.5%增长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数据反映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引发的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韩国作为“金丝雀”敲响了全球出口型经济体可能面临的警钟。 分国别来看,4月前20…

    2025年4月21日
    18500
  • 一周重磅日程:美欧一季度GDP、美国非农、中国PMI、巴菲特股东大会、微软苹果Meta亚马逊财报

    4月28日至5月4日当周重磅财经事件一览,以下均为北京时间: 重磅事件方面,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将举办股东大会、Meta举办首届AI开发者大会、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美日或进行第二轮谈判; 数据方面,关注美国和欧元区一季度GDP、美国4月非农就业报告、3月PCE物价指数、中国4月制造业PMI。财报方面,关注微软、Meta、苹果、亚马逊、辉瑞制药、礼来、…

    2025年4月28日
    9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