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肖晗
4月25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圳市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会议透露,深圳将规划构建“1+3+N”休闲骑行道体系,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超一千公里的休闲骑行网络。
其中,“1”是1条滨海骑行道,西起茅洲河口,东至大鹏鹿嘴,全长200公里,串联起“三湾一洋一河”,即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伶汀洋和深圳河,是融海岸自然、海滨活力、海边慢行于一体的休闲活力骑行带;“3”为3个山海骑行大环,其中西部环线展现科创活力,中部环线融合都市繁华,东部环线彰显山海壮美,形成3个百公里级的骑行大环。另外将打造“N”个特色骑行环,因地制宜建设各自超20公里的“环湖、沿河、穿林、绕城”主题特色骑行环,串联重要城市节点、功能区块,连通大型绿廊、河流、水库、山体等自然景观。到2035年,全市将全面建成超一千公里的休闲骑行网络。
据悉,目前全市已贯通的休闲骑行道约100余公里。接下来将持续推进全市休闲骑行道建设,加快贯通一批山海Cityride示范线路,包括在2025年基本贯通200公里的滨海骑行道,同时推进环石岩湖、深圳水库、龙岗河、茅洲等精品线路建设。到今年底,全市将累计建成休闲骑行道300公里,到2027年将基本形成700公里以上的骑行骨干网络。
同时,深圳将持续完善骑行服务体系。坚持平赛结合,分级分类原则,策划公路、山地、场地自行车灯多元主题骑行线路,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营40处以上的服务驿站,完善租车、维修、补给和休憩等服务功能,推进智慧导航、应急救援、赛事主办、团体预约等场景应用,让市民享受更便捷、安全、舒心的骑行生活。
此外,张国宏透露,深圳将创新打造“骑行+”特色场景,强化骑行空间的复合功能,强化“骑行+商业”“骑行+赛事”“骑行+文旅”多元业态,串联重要商圈、大型文旅设施等消费聚集区域,融合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元消费场景,打造名片级“打卡点”和“驻足点”,让山海连城、“骑”乐无穷成为深圳又一亮丽名片。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读创,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5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