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进入小暑节气
俗话说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意思是,一般到小暑时
黄梅天已经结束
但有时小暑打雷,雨多
潮湿闷热如同又回到黄梅季
果然!
今天13时15分
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
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预计6小时内
全市将发生雷电活动
11时5分
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预计本市今天大部地区的
最高气温将超过35℃
其中闵行区气象台13时30分
发布该区域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今天上海
湿度较大,升温迅速
体感不舒适
像极了黄梅天
大气中积聚了不稳定能量
加之处在高空冷涡的底部
上冷下暖的结构有利于对流发生
午后一些地方
容易出现短时阵雨或雷雨
周二和周三的
天气形势没有大的变化
上海仍是多云为主的高温天气
周三的最高气温可达38℃
午后仍存在热雷雨可能
周四上海主要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影响,持续高温天气,降水比周初更明显一些。
周五起上海会多阵雨天气。不过周后期的天气有较多变数,一方面副热带高压断裂成大陆和海上两部分,海上又有新的热带系统活动,预报也会出现更新调整,请大家及时关注我们发布的最新预报信息。
不仅上海,全国很多地区最近都迎来高温。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河北南部、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北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大部地区湿度较大,体感闷热。
每当遇到高温天气,
总有网友感觉
“怎么比预报的温度更热”
也有网友怀疑
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
会不会“刻意压低数值了”?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表示,“气象工作者不会有意将气温报高或报低,我们也会对预报员的预测进行评分,预报38℃但实际气温达到40℃以上,预报员是不得分的。所以作为预报员,一定会努力报得越来越准。”
事实上
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
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
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全球用同样的标准化尺度去测量气温,才能进行对比。
在同一座城市内,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至5℃。这也就有高温天气下,有人测出路面温度高达50℃,但预报数值偏低的“温差”了。
那为什么预报的气温和大家的感觉也差不少呢?
“因为气象的观测环境和个人在室外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气温是近地层大气环境的温度,而大家感受到的是体感温度,其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朱定真说。
比如体感温度和大气湿度密切相关,空气湿度较大时人就会感到闷热。只要气温达到33℃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人就会感到非常闷热、不舒服,甚至容易中暑。此外,个体差别也导致体感温度不一样。人的胖瘦、所穿衣服的深浅、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甚至个人心情起伏等都会影响体感温度。
来源:新闻坊综合自上海市天气、中国新闻社、新华视点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鲁中晨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