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产业化升级:从人形概念到任务执行 核心或在于构建这一能力

5月10日讯(记者 唐植潇) 当前,具身智能正从“人形想象”向“任务执行系统”的语义与工程转向。

在近日举行的Tech World大会上,联想发布“超级智能体”矩阵,涵盖个人、企业与城市三个层级,配套推出AI PC、车载平台、推理引擎与机器人智算平台 RH1。

联想车计算创新管理总监孙炳川在论坛上表示,RH1平台面向的是“泛机器人”的智能部署需求,目标是以强算力与车规级安全标准,支撑多类型、多场景机器人的快速开发与系统落地。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称,尽管人形机器人具有广泛的概念吸引力,但其在平台标准、成本控制与部署复杂性上仍面临较大挑战。相比之下,具身智能的垂类工程路径更具现实可行性,尤其在结构化工序与标准作业流程的工业应用中优势明显。

与此同时,来自芯片、机器人、仿真平台等领域的多家公司也在推进“去人形、轻平台”的具身智能方案,从操作能力、感知融合、路径优化等工程维度切入,试图在垂类场景中构建更具落地效率的智能系统。

具身智能核心或在于构建闭环能力

在“具身智能与智能驾驶技术创新论坛”上,多位来自芯片、机器人与投资机构的嘉宾达成共识:具身智能的核心不在于形态仿生,而在于是否具备“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能力。

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表示,当前整个汽车行业的下一站正是机器人,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的底层芯片架构、计算模型存在高度复用性,“我们正在将从自动驾驶中验证的端到端模型,延展至多传感器、多指令维度的具身系统” 。

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认为,“人形只是表达方式,真正关键是任务操作能力。”他强调,随着AI模型能力上行与工业场景结构下沉,产业正从争论机器人的“长相”,转向构建能完成任务的系统。

戴盟机器人联合创始人王煜教授认为,“机器人不是走路难,是操作难。”其团队通过毫米级触觉传感器和外骨骼系统,提升机器手的操作泛化能力。他补充道,复杂操作才是大模型与机器人能力结合的真实考场。

逐际动力联合创始人张力表示,具身智能不仅仅是控制移动,而是面对“非结构化世界”的操作挑战。“从车规芯片到仿生控制系统,我们正在把智能驾驶时代构建的所有能力,重新拼装成一套适应复杂环境的操控逻辑。”

在联想研究院机器人实验室总监徐浩煜看来,多智能体协同仍是技术稀缺点,“就像人类社会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复杂目标,未来机器人也需要具备自主协作与任务动态分配能力。”他认为,当前“多体闭环”系统仍属学术探索期,距离产业级部署尚有空间 。

这一行业共识逐渐显现:具身智能的演进不在“是否拟人”,而在于“是否能动手”。东吴证券也在近期发布的《具身智能:万亿赛道,落地元年》中表明,具身智能的核心在于智能体通过物理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来实现感知、理解、决策和行动。

具身智能回归工程本质

当前,具身智能的工程实践多数集中在边界清晰、结构可控、ROI明确的封闭场景中。工业巡检、物流搬运、结构质检成为讨论最频繁的典型场景。

一位参会企业负责人直言:“人形机器人很好看,但不好用;真正推动产业的是能干事、可维护、算得过账的系统。”

这一趋势也在更多具身系统开发与部署尝试中得到体现。

例如,北理工构建了融合三维虚拟引擎、数字孪生与深度强化学习的具身空间仿真平台,用于支持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训练,涵盖无人船、无人车等场景。

在制造业领域,灵宝CASBOT机器人已部署于联想柔性产线,配合力控技术与精密操作模块提升工位柔性与任务适应性。

微亿智造推出的“创Tron”工业机器人则围绕复杂感知、多维路径规划等能力进行模块化构建,面向高频变化的离散制造场景。

云鲸智能等清洁机器人品牌正探索“从单一设备到具身网络”的系统架构升级,将具身智能理解为一套连接感知模组、路径规划与执行引擎的“结构中控”。

这些案例背后折射出共同发展趋势:具身智能正在“以任务为轴”,将感知、计算与执行解耦后重构整合,不同企业根据自身垂类经验,在仿真系统、工业机器人、物流终端等方向展开差异化部署。

企业差异化布局与政策驱动

具身智能行业正呈现出技术迭代加速与场景落地深化的双重特征:一方面,多模态大模型不断突破任务泛化能力,端到端VLA系统、分层推理架构在工业与服务场景中获得初步验证。

另一方面,机器人本体、传感模组、边缘算力平台等基础硬件进入量产周期,工程闭环正在从“概念验证”走向“结构部署”。

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正沿着差异化路径推动产业发展:

作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埃斯顿自主研发的关节驱动技术已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与特斯拉Optimus产业链深度绑定。2024年推出仿人灵巧手模块,支持复杂抓取任务。

华为通过哈勃科技入股千寻智能,整合昇腾芯片、盘古大模型与鸿蒙系统,构建机器人 “大脑” 与 “神经系统”。千寻智能首款商用机器人 Moz1 搭载26个自由度力控关节,功率密度超特斯拉Optimus 15%,计划2025年落地服务与工业场景,并与宁德时代合作制造业工厂项目。

优必选与东风柳汽合作部署20台Walker系列机器人进入车厂,成为人形机器人首次批量工业应用。其 “天工行者” 科研级机器人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具身智能平台 “慧思开物”,推动多机协同能力。

与此同时,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正加速产业生态闭环构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陆续发布具身智能专项政策,设立引导基金,推动核心部件国产替代与产业链协同。

上海通过“专项基金+政策协同+场景开放”的组合拳,构建起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全周期支持体系,包括10亿元专项基金 + 百亿母基金联动,覆盖技术研发到商业化全链条,开放高端制造、医疗、物流等真实场景等。

北京发布《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 年)》,目标突破 100 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链国产化;深圳同期推出行动计划,设立百亿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核心零部件与AI芯片攻关。

据《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326亿元,中国占比超44%。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有望复制电动汽车产业链优势,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科创板日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10944.html

(0)
科创板日报的头像科创板日报
上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上午11:59
下一篇 2025年5月10日 下午12:00

相关推荐

  • 特朗普、鲍威尔,突发!

    特朗普再次猛烈批评鲍威尔。 当地时间5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敦促美联储降息,并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进行猛烈批评。他表示,“总是迟到的鲍威尔”可能会再次搞砸一切。 从一系列迹象来看,美联储的降息变数正在上升。分析认为,美国贸易政策对经济扰动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市场普遍削弱了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押注,目前预计美联储可能在9月降息,较此…

    2025年5月18日
    4700
  • 深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产品深度融合 加快规划建设算力设施

    【深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产品深度融合 加快规划建设算力设施】4月25日电,中共深圳市委在《新型工业化》发布《奋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一文。文中表示,支持大模型算法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研发细分领域垂类模型,支持企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实现智能制造、智能检测等,进一步降本增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产品深度融合,研发推出更多智能硬件产…

    2025年4月25日
    5300
  • “五一”消费实探|深圳多个商圈“上新”,大型Mall扎堆开业,首店、特色店精彩纷呈……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年度工作任务之首。今年以来,多部门、多地合力促消费,消费潜力的释放也备受关注。“五一”假期,证券时报记者深入调研商超、电影、餐饮、旅游等多个行业,实探假日消费活力,并推出“‘五一’消费实探”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消费引擎,深圳在政策引领与市场活力共振下,消费…

    2025年5月2日
    7700
  • 央行、证监会: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 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

    【央行、证监会: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 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5月7日电,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其中提到,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三类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投融资服务…

    2025年5月7日
    5400
  • 杠杆资金加仓10股超亿元

    4月28日早盘,A股市场主要指数震荡走弱,钢铁、银行、电力、互联网电商等逆市涨幅居前。 盘面上,PEEK材料概念涨超2%,肯特股份、新瀚新材等涨超10%,中研股份、富恒新材等涨超5%。 超超临界发电概念涨幅居前,华电能源、华银电力、京能电力等涨停。 个股来看,多只被实施风险警示个股股价跌停。如*ST返利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今日复牌一字跌停,跌停板封单资金超5…

    2025年4月28日
    6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