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深圳“机器人谷”:中国“智”造跑出加速度

深圳南山,在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的谷地,沿着留仙大道、地铁5号线分布,从长岭陂延伸到西丽和留仙洞,一条长约10公里的创新走廊,串联起留仙洞总部基地、深圳大学城、南山智园,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已然成形——深圳“机器人谷”。

这里有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哈工大深圳校区等高校,还有大疆、优必选、越疆科技、速腾聚创等机器人公司集聚,从留仙洞地铁站向东延伸的产业带,正在书写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新篇章。

实探深圳“机器人谷”:中国“智”造跑出加速度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实地探访深圳“机器人谷”,揭秘这一中国“智”造新高地的崛起密码。

产业聚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研发的完整生态

“成立之初,越疆从中科创客学院的一个工位起步,先后搬了5次办公室,都在深圳‘机器人谷’,就是因为看重这里的产业生态。”在深圳“机器人谷”的核心位置——南山智园崇文园区的越疆科技相关负责人这样向记者介绍,“由于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配套服务,在创业初期,我们的创始团队带着图纸,直接在楼下就可以找到加工厂,当天就能拿到设计的加工件。”

这种“深圳速度”,正是“机器人谷”产业生态的缩影。沿着留仙大道一路向东,还有优必选、库犸、智平方、速腾聚创、云鲸智能等明星企业如珍珠般散落,形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机器人大道”。

在南山智园的优必选展厅,记者见到了已经在多家新能源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WalkerS1,这款机器人可以胜任各种复杂任务,不仅可以在工业场景的流水线完成箱子搬运整理,也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准确识别并拾取不同类型的物体。就在4月底,优必选正式宣布签署小批量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和商用版人形机器人WalkerC将用于汽车工厂的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等环节。这是人形机器人企业全球首次签署小批量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也意味着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工业制造场景的商业化落地上,优必选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实探深圳“机器人谷”:中国“智”造跑出加速度

上下楼就能找到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就在优必选同一栋的办公楼上,记者从智安新能源总经理张彩辉处了解到,他所在的公司是小动力能源系统提供商,属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小动力电池产品是必备零部件。

“我们去年搬到南山智园,这里离很多客户都非常近,更有利于产品的迭代。”他向记者介绍,针对不同场景的机器人,对于电池的需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更长的续航,比如陪护类的机器人,可以采用半固态、固态电池;另一类就是出力类,比如搬运等,要求电池高倍率和快速充电。两类场景需求的电池他们都在研发。

具身机器人领域存在一个难题,即负载电机离电池远。为了解决机器人在跑跳、翻跟斗时,电机瞬时大功率的场景,传统方法是提高电池倍率、加粗供电线路。

“我们的自研能量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将能量块靠近电机连接,瞬间释放大电能,满足电机瞬时功率的要求,降低整机对电池倍率和线缆直径的要求。而且当电池倍率降低,可以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一举两得。”张彩辉表示。

记者在总部位于留仙洞的深圳科创学院了解到,其体系企业、扫地机器人明星公司云鲸在近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为了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深圳科创学院搭建了强大的赋能平台,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生产环节赋能,就是整合体系内成熟企业的供应链渠道,搭建共享工厂,初创团队可以直接对接诸如云鲸的企业供应链,共享生产资源,助力创新企业跑得更快、更远。

实探深圳“机器人谷”:中国“智”造跑出加速度

机器人谷南山智园区域航拍 宋春雨/摄

产学研融合:“智慧大脑”赋能加速技术突破

在深圳“机器人谷”,创新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高校—研究院—企业”的协同共进。这些科研机构、知名高校、明星机器人公司,构成了上述黄金三角架构,也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集聚特色。

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学丽湖校区……近10所高校在此形成的“智慧大脑”,与上百家产业链企业构成的创新网络,正加速面向前沿拓展技术边界,孕育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4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32家,同比增长39.64%;产业链总产值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逐步从量增向质升转型。

越疆科技就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旗下中科创客学院孵化的标杆性企业,自创立以来,越疆科技始终与周边顶尖科研机构及创新孵化平台保持着深度产学研协同。

“再过2个多月,我们公司成立就满10周年了,也在去年成功在香港上市。”越疆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司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实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核心算法、智能操作全技术链自研,在安全、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自主移动作业等核心技术领域突破并积累深厚,关键零部件自研率超90%。”越疆科技的成长轨迹与“机器人谷”的演进高度同步,生动诠释了这里创新生态系统的蓬勃活力与集群效应。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专职秘书长谭维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谷”既有机器人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区,也有为机器人技术集聚的深圳大学城。在具身智能时代,学术跟产业关心的前沿话题越来越接近,越来越需要融合发展。“机器人谷”就为产业和学术机构的紧密合作提供了天然的合作可能。

未来展望:从中国“智”造到全球领先

目前深圳“机器人天团”已形成覆盖工业、服务、特种等全领域矩阵的立体化产业布局,“上天、入地、下海”无处不在,既能进厂当搬运工,还能制作咖啡拉花、家庭清洁、船舶除锈、公园除草、自动巡检、泳池清洗,样样都能行。

实探深圳“机器人谷”:中国“智”造跑出加速度

深圳科创学院展示的各类创新产品 宋春雨/摄

“只要能够让机器人的产品用起来,不管是人形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还是在工厂打工或者其他应用场景,整个产业链就有不断提升的机会,深圳‘机器人谷’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张彩辉说。

深圳某头部创投机构关注机器人产业的投资人表示,深圳具备独特的产业生态优势来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一是完备的产业链配套。我国机器人产业链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体系。二是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制造业、服务业场景复杂多样,给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田。

然而,“机器人谷”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全球智能制造竞争格局中,这里正瞄准更高维度的突破——具身智能的工业化落地、人机协作的标准化体系、自主可控的产业链闭环。优必选的WalkerS1已率先打开工业场景的应用大门;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技术正逐步替代进口产品;越疆科技的协作机器人则累计全球出货量超80000台,位居世界前列。

谭维佳也认为,“机器人谷”中集聚的企业,很多都是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明星企业,它们在各自细分的领域里,代表着全国甚至全世界最高的水平。从核心部件到整机,从小脑到大脑,再到应用落地,这样一批明星企业的集聚,直接验证了产业链,也验证了具身智能最前沿的技术实现。

有业内人士总结,机器人产业链的龙头公司已经在“机器人谷”初露锋芒,逐渐跑出加速度,它们不仅是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引擎,还将引领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官微

责编:谢伊岚

校对:王朝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10768.html

(0)
联合网的头像联合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9日 下午5:22
下一篇 2025年5月9日 下午5:24

相关推荐

  • “A+H”又一例?A股半导体巨头,筹划港股上市!

    兆易创新(603986)5月20日晚间公告,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兆易创新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核心业务涵盖存储芯片、MCU和传感器三大板块。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6亿元,同比增长27.69%,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大…

    2025年5月21日
    5800
  • 国际团队观测到一超大质量黑洞喷射出子弹般气体团块

    【国际团队观测到一超大质量黑洞喷射出子弹般气体团块】5月18日电,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利用日本X射线天文卫星XRISM观测到,在距离地球约20亿光年的一个星系中心,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正以超高速持续喷射出子弹般的气体团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发布新闻公报说,学界认为,星系中心存在的超大质量黑洞与星系紧…

    2025年5月18日
    8500
  • 布局家庭具身智能!腾讯、北京机器人基金加码云鲸智能1亿美元融资

    4月16日讯(记者 唐植潇) 近日,云鲸智能完成1亿美元融资,由腾讯与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联合领投,科幻基金、明势创投跟投,庚辛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该公司表示,本轮融资并非Pre-IPO轮,但已同步启动Pre-IPO阶段的相关工作,目标是为具身智能产品的量产与上市筹备提供支撑。 云鲸智能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首款家庭具身智能产品将基于自研底盘与机械臂…

    2025年4月16日
    4900
  • 张一鸣首登中国首富,梁文锋1846亿杀进前十|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发布,AI一夜改写前十格局!TMT独领110席

    新财富500创富榜名单全新揭晓 (点击看大图,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创新与出海拉动下,中国民企的价值创造能力加速释放,新一轮创富春潮正澎湃涌动。今年上榜的500位企业家或家族持股总市值达到13.7万亿元,同比上涨11%,均值为273.8亿元,上榜门槛为66.2亿元,有341人的身家在百亿以上。 AI主导了榜单前十名的变换,42岁的张一鸣凭借4815.7亿元持股…

    2025年6月24日
    8200
  • 时报观察|用好用足政策红利 鼓励“好公司”推出“好方案”

    政策暖风再度吹向并购重组。 近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从更大力度和程度层面激发并购重组积极性,赋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能,为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注入更强动力。 以新“国九条”为始,A股掀起新一轮并购重组潮,“瞄准”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名单持续…

    2025年5月19日
    3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