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沪上阿姨以每股113.12港元登陆港交所,首日市值突破180亿港元。这家从上海弄堂起步的现制茶饮品牌,背后站着山东夫妇单卫钧与周蓉蓉——这对曾任职安利公司的前白领,用12年时间将25㎡奶茶铺发展为覆盖全国9176家门店的上市公司,个人身价超130亿港元。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既折射出新消费赛道的造富神话,也暗藏茶饮行业狂飙时代的关键密码。
时间倒回2013年,单卫钧夫妇在上海人民广场开出首店时,日均2000杯的销售奇迹已显露出下沉市场的爆发力。不同于喜茶、奈雪锚定一线城市的策略,他们敏锐捕捉到三四线城市对"高性价比+健康化"产品的需求,首创现煮五谷奶茶打开北方市场,2015年门店突破200家。2019年战略转向鲜果茶后,品牌开启加速度:2022年门店5307家,2024年突破9000家,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超50%,成为中国北方中价茶饮市场覆盖率第一品牌。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与蜜雪冰城形成差异化竞争,却又同样依赖加盟模式——沪上阿姨99.7%门店为加盟店,96.5%营收来自向加盟商销售物料及服务,构建起年GMV超107亿的商业帝国。
资本市场的热捧并未掩盖行业隐忧。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沪上阿姨单店日均GMV从4109元降至3833元,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9%至32.85亿,利润缩水15%。当蜜雪冰城以4895家海外门店开启全球化,沪上阿姨2024年仅试水马来西亚1家自营店,国内市场却面临加盟商矛盾激化:宁波加盟商因私采原料被罚导致闭店维权,2023年北京多家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暴露出万店规模下的管理鸿沟。更严峻的是,茶饮行业2024年整体收缩,全国奶茶店数量近一年净减少1.68万家,沪上阿姨Q4门店数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场IPO恰似茶饮行业的分水岭时刻。沪上阿姨用4年完成千店到万店的跨越,验证了"供应链+加盟体系"的可复制性,其30%以上的毛利率亦优于行业均值。但当下沉市场趋于饱和,品牌不得不推出2-12元的"轻享版"子品牌,却导致客单价持续走低。与《光与夜之恋》联名翻车事件、logo升级引发的认知混乱,更凸显新兴消费群体对品牌文化价值的严苛要求。当资本盛宴落幕,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破解同质化竞争魔咒,将成为摆在"万店俱乐部"成员面前的终极考题。
从弄堂小店到港交所敲钟,沪上阿姨的造富故事书写着普通人抓住时代红利的可能。但比130亿身价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新消费品牌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转型阵痛——当茶饮行业进入"大浪淘沙"的下半场,或许唯有回归产品本质、重构价值链的企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联合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1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