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界的经常调侃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鲁迅活在这个时代,他会怎么做?是会继续发声,还是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但是,鲁迅虽难再生,鲁迅却已经成为了许多名媛争先拿来拍照的一个道具,说的直接一点,他就是名媛手中的一枝花。
尽管她们可能从未看过鲁迅那些直面现实的血淋淋的文字。
消费鲁迅,成为一种时尚。
我看到有人评论,难怪鲁迅沉默地抽了一根烟。
对于鲁迅的误读,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
一定程度上,鲁迅跟儒家一样,其内核精神早就被解构以及浪漫化了。
人们不再关心精神上的讨论,而是关心,如何让她们的生活更加锦上添花。
她们信奉岁月静好,抗拒很多尖锐的批评,她们拿着鲁迅的书,就能够享受到一种文化感,这就够了,至于鲁迅写了什么,这个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消费鲁迅的这些人,之前也热衷于消费国学。尽管文言文是更难读的,但是只要手持一本《诗经》,《离骚》,就能吸引“人类高质量男性”的眼球。
尽管,名媛本身也是时代之花的一部分。
我们热衷于追求这种空虚而美好的事物,拒绝困难,享受小小的确定的生活,享受城市的低成本的便利,在电影院里看赚的盆满钵满的导演拍的《逆行人生》,为外卖骑手泪目。
她们人手一本鲁迅语录,仿佛走入了文学的殿堂。
那些尖锐的批评反而成为杂音,她们闭目塞听,担心这些讨论会伤害她们的岁月静好。
我甚至毫不怀疑,张维为教授在她们的眼中,也是风度翩翩的。而司马南先生,则是大义凛然的。
这个照片,本身也是时代缩影的一部分。它就是充满误读的,但是我们无可奈何。
而她们在鲁迅像面前自拍,也无非是想显得比别人更有文化一点,也只是想要“超过”别人。
骨子里的竞争,一种虚无的自我陶醉,想要成为人上人,依然是这些人的底色。
所以这些年,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三分钟帮你读完一本书,五分钟帮你看完一个电影这些的消费快餐。
一些快餐的制作者,毫不掩饰的说,拍这些,就是方便他们在酒桌上吹牛的时候,可以多一些谈资。
尽管这个也是好的,起码比完全不懂,直接对着鲁迅的脸就霸王硬上弓要来的好。
但是我们明明还有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却已积淀不出超越鲁迅那个时代的精神财富。我们的创作者当然有问题,但是读者的低质化,也是制约这种严肃的表达诞生的一个阻力。
既然可以三分钟就读完一本书,既然可以买本鲁迅,站在鲁迅的像前拍个照就能有文化感了,还有什么必要去读大部头的鲁迅呢?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选择更好的化妆品,去医美,去机场VIP贵宾室里面钓鱼呢。
鲁迅已经成为一个精致的符号,变成名媛们钓鱼的诱饵。
他说的那些东西早就不合时宜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024/08/17/1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