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杰出校友、名誉教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李政道先生于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
李政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5年就读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6年,经吴大猷和叶企孙两位教授推荐,李政道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专业,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教授。1950年年仅23岁时获得博士学位,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954年,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1956年,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经实验验证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正反粒子变换和空间反射联合变换下不守恒问题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建立与发展孤立子的量子理论、提出反常核态的概念、建立与发展随机格点规范理论、把时间作为分立动力学变量并进而建立分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发表大量科学论文,著有《场论和粒子物理学》等科学专著。
多年来,李政道始终心系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改革开放后更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为中国科学教育战略布局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1979年起,李政道发起并参与组织实施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选拔推荐915人赴美深造,造就了一批领军学者和社会栋梁,并创设了我国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他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的倡导者,积极倡导和推动中国博士后制度创立。发起设立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培育我国基础科学后备军数千人,成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组织筹备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024/08/06/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