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3日《法治日报》报道,网络上存在将校园暴力娱乐化的趋势,一些人甚至用校园暴力进行引流。在有的短视频平台,校园霸凌成了部分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我被霸凌了”“校园爸临”“美式校园霸凌”等新梗频出。此外,目前流行的微短剧也充斥校园霸凌情节,其中不乏父母发现孩子被霸凌后“以暴制暴”等场景。
校园本应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地方,霸凌行为不仅侵犯了受害者的人格和尊严,带来身心创伤,而且对校园的和谐秩序构成挑战。将校园霸凌作为短视频创作素材,用夸张戏谑的方式来博眼球,是对受害者的漠视,是对相关事件严肃性的消解,甚至是对社会道德的践踏,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
可以看到,在一些相关短视频中,霸凌的受害者甚至被贴上了“不自爱”“不检点”“不道德”的标签,霸凌者反而成了“主持正义”的人。这种扭曲的娱乐化倾向,将给未成年人带来错误的价值导向,致使其认为这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以至于争相模仿,导致更多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
我们不是不需要反映校园霸凌的作品,但相关作品应该有益于问题的治理,能引导公众思考如何远离校园霸凌、规避校园霸凌、不被校园霸凌、依法惩治校园霸凌等,而不是拿校园霸凌换取流量、哗众取宠,成为一把“带血的刀子”“伤人的利剑”。
对娱乐化校园霸凌问题,要依法打击。对于违背社会公德、损害他人权益、传播错误观点的所谓创作,需要的不能只是道德口水的谴责,而是严肃的、有效的治理。娱乐化校园霸凌是滴血的流量。这种流量背后,是无数受害者心灵的创伤。网络监管部门、平台运营方、个人创作作者等应联手抵制,让网络空间回归清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024/08/06/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