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健康消费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或将成为最宽赛道之一】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网财经8月5日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催生了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兴消费。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6方面20项重点任务。其中,对于健康消费,《意见》中首次提到“培育壮大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
“健康消费是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消费形态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端智库国家数字健康中心主任李韬表示,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老龄化及城镇化加速,人们对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保障需求的持续增强,健康消费无疑将会进入一个高速增长阶段,成为最宽的一个赛道之一。
坚定高质量发展,促进健康消费规模扩大
“感到非常振奋,也很受鼓舞,面对这么重大的政策利好,美年健康集团及6万美年人将以《意见》为指引,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坚持数字化转型及核心技术突破,不断开创健康消费的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为国家扩大健康消费规模贡献美年力量。”预防医学龙头企业美年健康集团董事长俞熔表示,从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由治病为中心向健康预防为中心的转变”并提出鼓励发展健康体检等健康服务。历经“十三五”“十四五”时期对疾病预防的重视,到此次《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提出“培育壮大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前后经历8年时间。
“这次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壮大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的里程碑式政策引领,证明了健康体检行业在近年的稳步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俞熔表示,2024年,美年健康将以品质与数智结合为驱动,坚持客户价值第一,打造以客户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团检个检双轮驱动模式,加速数字化运营步伐,进一步提升医质和学科建设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
据了解,美年健康集团率先在行业内实施《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800分》,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建立重要异常结果管理等制度,持续深耕超声、放射、检验、主检四大重点学科,深化医质巡检和分院三级质控体系,体检质控结果近年来稳步提升。
居民可通过数据判断身体健康
为了持续保持行业竞争优势,2022年,美年健康提出“三年打造新美年”目标。至此,“AI”成为美年健康创新产品的首要标签,并推出多个“AI单品”,如肺结宁、脑睿佳、AI冠脉钙化积分检测项目、AI-MDT多学科专家智能健管系统等。
其中,肺健康筛查产品“肺结宁”综合七种肺癌自身抗体血液学检测、影像e+回顾性肺结节深度分析报告、肺健康服务包、肺部恶性肿瘤保险,实现了肺结节全程化的闭环管理。
另外,“脑睿佳”作为聚焦脑卒中与阿尔茨海默症早筛的创新产品,应用影像AI分析技术和中国健康人群全年龄段全脑标准数据库,用于识别脑部发病早期的结构性异常和功能性退化。
截至去年底,“脑睿佳”在美年健康分布在全国200多座城市的400余家分院落地,2023年度完成脑健康检查突破10万人次,中高风险异常检出率达14.14%,脑健康风险年轻化趋势明显,50岁以下大脑结构异常检出18.90%,记忆相关海马体异常检出3.24%,脑衰老相关的脑白质高信号异常检出27.71%。
李韬表示,数字化、智能化在赋能健康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数字化赋能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居民可通过自身的健康数据来判断身体健康情况,做出健康筛查、健康管理和干预,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我的身体我了解、我的身体我做主”。另一方面,数字化赋能有助于促进医疗、健康、医药、保险、康复、养老、科研等细分赛道的交叉融合,形成数字健康产业链、数据链、价值链、人才链、生态链,进一步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或将迎来3万亿元增量市场
2024年,美年健康开始全面实施“All in AI”战略,据了解,美年健康打造的国内首款健康管理AI机器人——“健康小美”数智健管师,利用先进的生成式AI技术和精准的数据驱动服务,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计划及服务,并结合最新的医疗研究成果,为用户量身定制健康管理计划,及时调整和优化建议,以适应用户健康状态的变化。
未来,基于“健康小美”平台,美年健康将接入影像远程阅片、专病慢病专管服务体系、就医绿通、创新健康保险、AI营养品定制等更多新一代AI产品。
相关市场统计显示,至2025年,国内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或达4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5%。而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28年,整体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0亿元,2023-2028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2.5%。换言之,美年健康所在的行业在未来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将迎来一个3万亿元的增量市场。
以上就是【健康消费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或将成为最宽赛道之一】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站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联合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anesthesia.org.cn/2024/08/05/7832.html